屠格涅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紀俄國傑出的現實主義作家。1818年,他出生在奧廖爾省的一個貴族家庭。童年時代在家中接受家庭教育。1827年全家遷居莫斯科。他十五歲考入莫斯科大學,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在大學時代,屠格涅夫就對文學產生了興趣。1838年春,屠格涅夫出國去柏林大學學習,1841年回國。
1843年,屠格涅夫發表了敘事長詩《巴拉莎》,獲得俄國現實主義文藝批評家別林斯基的好評。這件事成爲屠格涅夫人生命運的轉折點,爲他今後漫長的創作道路奠定了基礎。
《獵人筆記》(1847—1852)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使他獲得作家的聲譽。同期,他還創作了《食客》(1848)、《村居一月》(1850)等一些戲劇。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屠格涅夫寫了一系列以貴族知識分子爲主人公的中篇和長篇小說,其中《羅亭》是屠格涅夫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貴族之家》則給他帶來一流作家的聲望。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他創作了刻畫“新人”形象的兩部長篇《前夜》(1860)和《父與子》(1862)。十九世紀七十年代上半期,定居巴黎的屠格涅夫發表了中篇小說《草原上的李爾王》、《春潮》和《普寧和巴布寧》。1877年發表了他一生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處女地》,反映了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展開的俄國民粹派運動。
這裏選介的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之作《獵人筆記》。1846年底,屠格涅夫把一篇特寫《霍爾和卡里內奇》交給《現代人》雜誌編輯部。1847年《現代人》雜誌第一期刊載了《霍爾和卡里內奇》,編者還在標題下加上了一個副標題“摘自《獵人筆記》”。這篇特寫立刻引起讀者的極大關注,獲得了巨大成功。以後屠格涅夫繼續爲《現代人》雜誌寫“獵人筆記”。從1847年到1852年,他陸續寫了二十二篇,並由《現代人》雜誌編輯部冠以《獵人筆記》的書名出版了單行本。1880年,出版時又增加了三篇新作,這樣,《獵人筆記》總共由二十五篇特寫組成。本書精選了其中的十二篇。
《獵人筆記》以反映農村生活的新角度和別具一格的藝術形式給文學界帶來了新鮮空氣。《獵人筆記》的角度之所以新,就在於屠格涅夫在描寫農民不幸命運的同時,以更多的筆墨着意表現了他們卓越的才幹、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的道德力量,讚美了他們純潔、善良的天性。
《霍爾和卡里內奇》中的兩個農民霍爾和卡里內奇就是兩個迥然不同性格的典型。霍爾精明能幹,講究實際,善於營生。他住在樹林的沼地裏,可以遠一點避開地主老爺的耳目。他埋頭苦幹,靠自己的力量蓋起了一幢木房子,生養了一羣身強力壯的小霍爾,操持起了一個人丁興旺、馴服和睦的大家庭,還積攢了一些錢財。他雖是一個農奴,但表現出了驚人的獨立性,具有駕馭生活的意志和力量。而卡里內奇則是個理想家、浪漫主義者,多才多藝。他沒有家小和家業,無牽無掛,日子過得馬虎但令他滿意。他熱愛大自然,性情也像大自然一樣淳樸和充滿詩意。卡里內奇的形象顯示了普通農民淳樸、憨厚、真摯、善良的心靈。
《美麗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揚》中的卡西揚也是一個卡里內奇式的人物,他是大自然的寵兒,是農民哲學家。他一走進森林就忘記了一切,他模仿鵪鶉的叫聲,接唱雲雀的歌兒,與林中百鳥呼應,全身心都沉浸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他善於思考,說出的話富於哲理。他慈祥、善良,然而不被人理解,人們把他視爲“瘋子”。屠格涅夫通過卡西揚這個人物讚美了俄羅斯農民的淳樸、善良和美好的本性。
在《歌手》中,屠格涅夫描繪了一個天才的農民歌手雅什卡,他的歌聲“像有裂璺似的,帶有輕輕的碎裂聲和叮噹聲。開頭甚至有痛苦的意味兒,但是其中又有真摯而深沉的愛戀,又有青春氣息,有活力,有甜蜜,又有一種令人銷魂的悲愴意味兒。一個俄羅斯人的真摯而熱烈的靈魂在歌聲中迴響着,呼吸着,緊緊抓住你的心,也直接抓着他那俄羅斯人的心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