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禹來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鯀的兒子的話,”一個拿拄杖的學者說,“我曾經蒐集了許多王公大臣和豪富人家的家譜,很下過一番研究工夫,得到一個結論:闊人的子孫都是闊人,壞人的子孫都是壞人——這就叫作‘遺傳’。所以,鯀不成功,他的兒子禹一定也不會成功,因爲愚人是生不出聰明人來的!”
“O.K!”一個不拿拄杖的學者說。
“不過您要想想咱們的太上皇,”別一個不拿拄杖的學者道。
“他先前雖然有些‘頑’,現在可是改好了。倘是愚人,就永遠不會改好……”
“O.K!”
“這這些些都是費話,”又一個學者喫喫的說,立刻把鼻子脹得通紅。“你們是受了謠言的騙的。其實並沒有所謂禹,‘禹’是一條蟲,蟲蟲會治水的嗎?我看鯀也沒有的,‘鯀’是一條魚,魚魚會治水水水的嗎?”他說到這裏,把兩腳一蹬,顯得非常用勁。
“不過鯀卻的確是有的,七年以前,我還親眼看見他到崑崙山腳下去賞梅花的。”
“那麼,他的名字弄錯了,他大概不叫‘鯀’,他的名字應該叫‘人’!至於禹,那可一定是一條蟲,我有許多證據,可以證明他的烏有,叫大家來公評……”
於是他勇猛的站了起來,摸出削刀,颳去了五株大松樹皮,用喫剩的麪包末屑和水研成漿,調了炭粉,在樹身上用很小的蝌蚪文寫上抹殺阿禹的考據,足足化掉了三九廿七天工夫。但是凡有要看的人,得拿出十片嫩榆葉,如果住在木排上,就改給一貝殼鮮水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