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泰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比起蒙元和大唐當什麼官做什麼事,大宋甚至出現官員的第一個官員名是加封,第二個官員名是你的職位,第三個官員名纔是你要做的事這種可笑的情況。
而且,因爲要大量對讀書人進行文氣灌體,自然需要在各地修建文院,又是一筆巨大的花費,形成冗費。
三冗之下,大宋國庫裏每年基本沒有節餘。這固然形成了社會經濟發達,百姓富足的繁榮景象,卻又如草上高樓,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倒下。
每一屆的宰相,比如之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本可以成爲半聖,卻因爲變法而功虧一簣,半途隕落的範衝淹;這一屆的韓琦,富弼和曾公亮;還有之後的王安石,甚至整個大宋的高層,都非常清楚的知道這件事。
可是,這三項都是大宋立國之基,說不定什麼時候蒙元大舉進攻時便會用上。所以,儘管知道這種情況,一般的大儒都不敢進行改變。
而改了的,請參考之前的範衝淹。
如此一代賢相,就算反對他,攻擊他的人也要稱頌他的品格的‘天下第一大儒’,也因爲變法止步大儒境界,讓一些半聖甚至亞聖都爲之惋惜。
而有意思的是,這一屆的宋神宗有雄心壯志,正準備提拔年輕官員,讓他們以王安石爲首,進行變法。
所以,看着這篇雖然名字粗俗,但內容卻很有用的《養豚策》,他思考片刻,點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