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素一早去衙門裏點卯,處理了些事務,等着逮到公務的空閒,就翹班溜出來。溜到甄家商號,向管事張亮查問一下賣書的情況。
張亮對李素的態度,着實比較兩面化。
一方面很感激李素髮明瞭這門新生意(雖然現在還對甄家人技術保密),看起來整體行業前景很開闊。
但另一方面,最初出版的這本書,質量確實不咋地,賣得不太好。
張亮便如實相告:“先生,自昨日起,來這兒看新鮮的人不少,很多人試讀了之後,也覺得故事精彩,也頗有教化之功,發人深省。但很多人覺得這書價錢太貴,於仕途經學並無補益,捨不得花錢買。”
李素對這個暫時的結果,有一定的心理準備,但他沒想到,大家不買的主要原因居然是嫌價格貴。
他便耐心問道:“這書價格還貴?光是賣紙,這樣一張長卷,蔡侯紙都要十幾錢,左伯紙更是要三十錢。我造的左伯紙,比尋常左伯紙質量還好,光賣紙賣四五十錢,因爲稀缺,恐怕也不爲過吧?
我還把字弄上去了,只收一百多錢一卷,貴麼?這一卷好幾千字,找個文書抄寫,手慢也得抄幾天,讀書人的時間,一天不得至少當得百錢工錢?”
李素非常中肯地剖析,一度以爲是甄家的人不會做生意,不會給客戶找參照對象說服,才導致客戶不肯掏錢。
另外,或許有人會覺得一張紙賣十幾錢到幾十錢太貴了——但實際上,這個時代的紙是非常長的,也就是跟後世宣紙一樣寬闊,比宣紙窄一些,但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