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另外,因爲這一次呂布軍是奔襲六百餘里、來鹽湖邑截擊燒掠,作戰距離過遠,本來就不適合大批量使用鐵甲重騎兵。
傳統的長途數百里奔襲,輕騎兵就要一人雙馬甚至一人三馬換着騎,視趕路快慢的需求而定。
但是在後世的西方、當板甲騎士出現後,很多騎士老爺都需要養六匹馬之多——
騎士本人需要兩匹馬輪流換着騎用於趕路,到了戰場上再專門騎一匹平時閒着不用馱東西、只在戰時衝鋒用的馬。
剩下的三匹馬,則是輪流供騎士的一名扈從來騎,以及幫助騎士馱運他的全身板甲。
如今呂布麾下的部隊,不存在成建制的“騎士扈從”制度,只有高級軍官可能有這樣的待遇。但綜合算下來,那些裝備了全身板甲的軍官,也得配屬五匹馬,才能跟上輕騎兵大部隊的速度。
這樣算來,就算呂布有超過兩千副的胸甲、或者超過三五百副的全身板甲,他也不可能全部帶來參加這種超遠距離奔襲任務,除非他付出“讓總作戰兵力人數進一步減少、騰出戰馬”的代價。
那樣的話,可能呂布能動用的決戰戰兵人數,會跌到一萬人以下,這是作戰半徑和後勤難度決定的。
就好比“航母戰鬥機在更遠的作戰半徑下執行任務時,有時必須多掛副油箱、少掛彈藥、導致打擊火力下降”。適合自己的武器配置比例纔是最好的。
這個道理,呂布懂,拓跋力微也懂。所以拓跋力微才特地把呂布勾引放進來、深入草原六百里再決戰。爲的,就是讓呂布“爲了作戰半徑而放棄一部分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