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到時候大漢想對西域用兵,就可以打着替天行道匡扶正義的旗號,而不是侵略了。就算不進攻,也能多很多棋子,從別的方面撈好處。
而劉備聽了李素的設想後,也覺得這事兒很熟——這不就是當年漢宣帝對呼韓邪單于用的麼?當年西漢後期、匈奴內戰時,分裂爲南北匈奴,南匈奴內附,不就是當了一回類似“格拉摩根伯爵”的宣稱制造機?後來匈奴不就真的漸漸被兼併同化了。
這事兒靠譜!反正派出使團需要的錢糧很少,跟派兵打仗相比,最多才百分之幾的開支,賭一把也不虧。
一番運籌之後,劉備聽了李素的建議,再次把當了二十多年大行令的楊修派出去,擔任大漢正使,馬岱爲副使,負責帶騎兵保護。
反正動嘴皮子的事兒就讓楊修幹,動刀把子的事情讓馬岱幹,分工明確。
說起楊修的遭遇,也是讓人不勝唏噓,他早年可是二十歲就做到了大行令,促成“袁劉互不侵犯條約”時,就立了大功,走到了人生巔峯。
當時多少人以爲楊修能二十多歲到九卿、三十多歲就成三公,但後來因爲弘農楊氏的家族拖累、尾大不掉,只能投袁,倒是暫時升到過九卿。可隨着袁紹覆滅後帶着鄴城重新降劉保住了一定的官職,卻不得不降級使用,此後十五年一點都沒升遷,現在還是特麼的大行令。
簡直是出道即巔峯,下坡路夠走半輩子了。
不過,從壽命上說,楊修好歹是可以享盡天年了。歷史上這陣子他應該快被曹操在漢中之戰時藉故斬了,如今雖然官沒做多大,跟着劉備混卻不至於被卸磨殺驢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