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在炎熱之地木材生長極快,雖多糟朽不直,無法大用,拿來蓋屋卻也得其所哉。其中還多有驅蟲香木,可供官府仕宦之族用度,如今每年還往中原運送數萬根,都是以海船舶載。”
劉備點頭,又問了幾個問題,主要是瞭解當地和中原的貿易往來。得知除了大量熱帶木材之外,當地主要集中種植出產的,就是豆蔻蘇木這些植物香料。
其他珍稀之物,比如犀角象牙孔雀這些,倒是不多,因爲沒辦法規模化擴大生產嘛。這個時代也不可能人工大量養殖那些動物。
唯一的例外是珊瑚,金蘭灣附近本來就有大量的海牀珊瑚,甚至後世李素去越南芽莊旅遊,都潛水看過當地珊瑚,跟泰國芭提雅那邊的珊瑚灣也差不多。
這次劉備的船隊抵達的時候,在港灣外其實就看到了好多用巨大碇石和錨鏈固定的浮標木塔。
當時劉備還問過李素那些是什麼東西,後來才得知是用來標註珊瑚礁羣位置的。防止在茫茫大海上,採珊瑚的漁民回去後,下次來找不到地方。
後世這種浮標當然都是塑膠的,但漢朝用的顯然是木頭的,水中是鐵鏈,水底是大石頭。
採摘的時候,土著漁民揹負一個用皮囊罩住口子的木桶潛下去,皮囊上接一根刷了生漆的牛腸作爲呼吸管,用木桶裏的空氣能維持好幾分鐘呼吸——
這種氣密技術,還是來源於二十幾年前,益州那邊開採自貢井鹽的時候,爲了天然氣煮鹽井而發明的。無非當時用於天然氣的傳輸,現在挪用到了潛水作業呼吸用的水肺上。
當地的珊瑚牀也不太深,最多七八丈,淺的地方纔三四丈,這點氧氣夠了。就是在水下不太用得上力,拿着小巧的鶴嘴鍬和鏟子,砍珊瑚依然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