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糟糕,這蔡侯紙太差了,拓碑都拓不了。”李素心中暗暗叫遭。
這種破漁網和爛麻破布造出來的紙,纖維滲漏太過明顯了。用毛筆往上寫的話,墨量少,稍微滲一下也無所謂,但拓碑時紙面大部分都是染墨的,一下子就滲爛了。
“對了,昨日在甄家商號拿紙的時候,甄家的管事不是還給了我幾張稀罕好紙麼,不如試試那個。”李素是個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脾氣,所以也沒頹廢多久,立刻就開始想替代辦法。
原來,昨天甄家管事還給了他幾張名叫左伯紙的好紙,據說是青州東萊郡那邊傳過來的。
蔡侯紙的發明,距今已經七十多年了,大漢各地都有生產。而左伯紙是十年前才被一個叫左伯的東萊人發明的,至今還只有青州生產。
這種紙比蔡侯紙進化的地方在於,其原料更加講究,必須用相當比例的桑樹皮造紙,也就是類似於後世的桑皮紙(80後應該都見過,小時候早餐店用來包饅頭的那種黃黃的紙)。
所以左伯紙比蔡侯紙要強韌很多,不容易因爲浸水浸墨過多而糜爛,價錢也昂貴不少。
而且因爲漢末只有山東和蜀地是絲織業大州,會大量種植桑樹。其他蠶桑絲織業不夠發達的州,就算想學造左伯紙也沒有足夠的原材料。(如果不養蠶的話,單純爲了獲取桑皮造紙而種桑樹,是很虧的)
像劉備如今所在的冀州,就幾乎沒有絲織業,也沒人養蠶,有了桑皮紙技術也沒法在冀州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