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酒香不怕巷子深。 (第1/10頁)
清越流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是的,在顏芝儀埋頭研究的時候,陸時寒的書稿都飛速進入到了刊印上市階段了,好像開啓了什麼時光加速器一般。
再加上她專注自己的事情,對其他都東西就不是很敏感了,感覺好像初稿完成也沒過去幾天,一眨眼,好傢伙,樣書就印出來了。
事實上劉老闆的辦事效率也的確很高,他的印書坊採用時下堪稱尖端的活字印刷術,工人們又都是熟手,他們歲寒齋售賣的書籍絕大多數是自家印書坊出品,可見是做慣了這個活計。
陸時寒的稿子在識貨的人眼中擁有很高的價值,但在工人看來都用着一樣的文字,也沒什麼特殊的,跟普通書那樣印,於是從最終稿出爐,到第一批樣書生產出來,也才短短几天而已了。
而在陸時寒這個作者看過樣書,覺得並無不妥後,劉老闆那邊就緊鑼密鼓安排刊印和上市事宜了。
是的,生產和銷售基本上由劉老闆負責,只要陸時寒想當甩手掌櫃,他就可以直接躺着等分賬。
當初簽約,劉老闆給了兩種合作方案,第一種是時下最常見的買斷模式,看在張大人面子,劉老闆也想跟陸時寒這個狀元郎結個善緣,因此願意忍痛割利,一次付給陸時寒一千兩,那出這本書的盈虧劉老闆自負,以後賺多賺少也跟作者本人沒關係。
陸時寒最初想的便是這種方案,若能一次性拿到一千兩,都可以在靠近外城位置買個宅子,已經比想象中好很多了。
但既然劉老闆給了兩種方案,他也沒着急,聽劉老闆繼續介紹第二種。
後者算是這個行業的“特殊合同”,名氣不夠大的文人不敢這麼玩,因爲不是直接拿潤筆費了,而是以入股的方式,文人出文稿,書商負責生產和鋪貨,銷售額出來後刨去成本再來分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