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寬結果褚遂良遞過來的本子,快速的瀏覽了一遍。
華夏幾千年封建歷史當中,鹽鐵茶是特別重要的三個東西,也和中央政府的主要財政收入息息相關。
但是,在唐初,茶的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鹽鐵在貞觀初年也沒有納入朝廷專營的範疇,而登州靠海,李寬自然要從鹽方面動動手腳。
“是的,蒲州安邑、解縣有池五;鹽州五原有烏池、白池、瓦池、細項池;靈州有溫泉池、兩井池、長尾池、五泉池等鹽池,青、楚、海、滄、棣、杭、蘇等州也都有鹽出產,所以大唐的鹽雖然還是比較貴,老百姓也勉強還能用得起,只不過基本上是粗鹽就是了,喫起來比較苦。”
褚遂良覺得自己現在都算是個鹽業專家了,說起來自然是頭頭是道。
“海鹽產量這麼低嗎?”李寬發現大唐的那些鹽池,大部分都是礦鹽,海鹽幾乎沒啥影響力。
“王爺,海鹽的成本太高了,除了海邊一些州縣的老百姓在煮鹽自用,關中地區幾乎都是用的井鹽。”
“海鹽成本高?”李寬愣了一下,海鹽不是應該成本最低的嗎?
“是啊,最關鍵的是煮海鹽的都是貧苦老百姓,沒什麼組織;而各處的鹽礦,卻是世家大族的各個勢力在裏面盤根錯節,哪怕是那些苦哈哈們煮的鹽更便宜,也是賣不到關中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