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夏天的夜色來臨的比較晚,難波津造船作坊的介之郎忙碌了一天,拖着疲憊的身軀從一艘正在建設的海船的船艙裏走了出來。
作爲倭國跟隨倭國遣唐使去過大唐的匠人,介之郎回國之後就得到了重用。
原本他只是難波津一個世代造船的小匠人,製作的也大多是各種小漁船,只在遣唐使出發前的一年被派到了當時新成立的難波津造船作坊裏協助建設船隻。
那個時候,整個倭國會制作海船的工匠幾乎都是沒有的,勉強照着百濟和高句麗來倭的海船的模樣建造了幾艏船隻,其中一艘還不幸運的沉沒了。
不過,到了難波津造船作坊,介之郎很快就脫穎而出,成爲當時作坊裏懂的船隻設計的少數匠人之一。
之後更是有機會跟隨遣唐使去大唐待了兩年多。
雖然在長安的日子裏,介之郎只在最開始的一段時間裏能夠去到造船作坊,後面就被安排在了華嚴寺裏面學習經文,但是他還是利用各種各樣的機會,對大唐的造船工藝進行了探索和學習。
甚至還親自撰寫了好幾本筆記,購買了好幾本相關的書籍。
可惜,這些東西都因爲登州府的那場火災,付之一空了。
儘管如此,回到了倭國之後,介之郎任然被委以重任,親自設計難波津造船作坊新一代的海船,全面模仿大唐的造船技術,爲倭國一些商家、貴族的出海貿易提供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