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洪爺,祝建才的人馬進桐廬了。”
紹興府以西,也就是後世的蕭山,朱怡成離開桐廬後並未西走,也未向南,而是沿江而下直接去了杭州以東,繞了個圈子跑到了紹興附近。
袁奇起義首在餘姚,隨後一路向西北進軍,攻上虞佔紹興,隨後直撲杭州。而這次朱怡成之所以走反路,自然有他的用意。
“祝建才的動作倒也快,清廷沒反應過來吧?”
“都在洪爺的謀算之中,祝建纔是屬狗的,這老小子鼻子可靈光的很,聞到味馬不停蹄就趕到了桐廬,眼下正在桐廬大肆招兵買馬呢。對了,據說北邊的袁奇部也得到了消息,也向桐廬趕來。”董大山笑着回道,這消息當然是朱怡成特意放出去的,江湖上自然有江湖上傳訊的方式,祝建纔等人能趕在清軍反應之前首先進佔桐廬董大山功不可沒,同樣其中羅教子弟也出了一份力。
同以造反爲目的的白蓮一脈,羅教比較特殊,其實以羅教的組成方式來看更像是一個組織龐大的同業會或者是公司。羅教的前身是明朝時期的軍戶組成的漕軍,主要是負責南北水運,這些軍戶大多做的都是水手、縴夫的活,成化年間羅夢鴻悟道建教,初稱爲無爲教,再爲後人改稱爲羅教。
羅教的流傳主要在這些漕軍舊民中,明末清初,漕軍徹底結束了其歷史使命,羅教的羅祖後人也替代了之前漕軍主體成爲這些人的領袖。而江南潘家就是羅教三老之一,潘老大是如今潘家的當家人,手中掌控着大量水手、縴夫甚至民間船運。
後世的人們大多聽說過“清幫”的名稱,而清幫的前身是漕幫,至於漕幫又是怎麼來的?那就得提到羅教了。如果歷史不變,約20年後,漕幫就會在羅教的基礎上應運而生,同時成爲被清廷認可的民間幫派組織,替清廷進行漕運。
當然,現在的漕幫還未出現,羅教也不爲清廷所承認,僅僅只是一個行走於黑白中間的民間祕密組織。在朝堂上,清廷是不允許羅教這樣的江湖教派存在的,但又因爲南北水運的需求又不得不私下求助於羅教。可想而知,羅教的軍事實力雖然不大,但其社會影響力卻不小,更何況江南水鄉之地,靠着水運喫飯的百姓可不少,而這些人中又大多又是羅教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