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個賭注太大了,賭輸的概率也佔了大多數,誰敢冒如此風險呢?
可唯獨有一人思來想去越想越動心,這人就是宴會後和衆人一起離開的王樊。王家和包家還有趙家主要做的是航運,但在這三家中王家的力量並不算強。包家是擁有船隻最多的,北洋航線主要捏在包家的手裏,至於趙家麼,除了在北洋航線上分了一杯羹外,還擁有南下的臺灣航線和南洋航線,其實力並不比包家小多少,何況趙家還搭上了閩浙總督的線,在這方面更不是王家能比的。
王家的地位在三家中最爲尷尬,向北有包家的壟斷,向南又有趙家在前,王家夾在中間,如不是靠着當年前一代家主的影響力,恐怕早就被擠出三大家了。
一直以來,王樊總在琢磨着如此打開局面,重振王家在商界,尤其是航運的地位。如果長期這麼下去,那麼王家的沒落是註定的。在這種情況下,王樊怎能不憂心忡忡?
所以,朱怡成的提議說出口後,在場最爲動心的就是王樊了,只不過他並沒有表示出來,把心思深深藏在心底,裝着和旁人無異。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王家和其餘幾家不同,雖然從表面上來看,王家作爲寧波的六大家之一都是寧波的商業大家,可實際上王家祖上是幹過海盜的。明中期,倭寇襲擊東南沿海,浙江更是重災區,那時候的倭寇說是日本的浪人,可實際上其中中國人居多,很多人都是沿海地區活不下去的老百姓,跟隨着倭寇幹這種沒本錢的買賣。
王家先祖曾經就是倭寇中一員,只不過運氣比較好,當戚家軍崛起時,王家的先祖就離開了倭寇隊伍,跑到了舟山羣島當了個漁民,之後又入夥當了海盜,還混成了一個小頭目,幾代傳下來,直到明末時期跟隨當時的頭領被朝廷招安。
清軍入關後,活躍在東南沿海的海盜集團基本散的散,被收編的收編,或者跟隨鄭成功去了臺灣。而那時候王樊的爺爺卻留在了浙江,靠着當海盜時賺的銀子搖身一變成了地主同時做起了買賣。
就這樣,安安穩穩發展幾十年,王家洗白了身份成了寧波六大商家之一,可誰都不清楚王家先祖居然還有這樣的身份,正是因爲這種身份使得王樊從骨子裏從來就有一種先天的慾望着不安的因素,這同樣是他對朱怡成的建議動心的另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