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次大明的科舉規模宏大,前來各路士子比第一次多了許多,讓本就擁擠的南京城一下子湧進幾千趕考的士子,再加上他們的家人、僕人等等,上萬人來到南京,使得南京各客棧、旅店一房難求。
同第一次科舉一樣,大明主要開考四科,即進士、明法、明算、武科。相比上次科舉,準備的時間更長,程序也更完善,再加上地方初試的完善,難度也相對更高。
可就算這樣,來京赴試的士子也超過了四千人,相比第一次的文武不到二千人的數字足足多了一倍更多,其中還有不少從福建、廣東兩地趕來的士子,朝廷爲了安頓這些士子特意在夫子廟一帶安設了住處,以便於讓一些貧苦士子能有一個安心備考的場所。
但安排的再好,也擋不住來的士子太多,所以大多士子只能自己找住宿,而且這次科舉甚至還吸引了清廷控制區的士子前來,當然這些人的來歷和身份需要在相關衙門進行登記在冊,以之前清廷科舉成績和身份得到認可後方能參加。
曾逸書就是一個從湖南前來南京應試的士子,湖南是清廷控制區,從湖南前來南京路途遙遠不算,而且一路也不好走,但曾逸書還是千里迢迢趕到了南京參加應試。
不過因爲路遠,曾逸書也來的晚了些,朝廷安排的免費住宿早已經沒了,城中的客棧、旅店什麼的也早就擠滿了人,再加上他出身貧寒,所帶的盤纏也不多,住店可是要花錢的,以現在房價就算有房他也捨不得。所以,先到了學部登記後,曾逸書就在南京城兜兜轉轉試圖找個便宜的住所,一來二去,倒是被他在南京西麓的江君山谷,也就是靠近將軍山那邊的龍泉寺落了腳。
相比城中和夫子廟一帶,龍泉寺要偏僻許多,由於離城較遠,再加上香客不多,這所寺廟比較冷清。但對於曾逸書來講恰恰是一個很好的落腳處,在這裏住宿花費少,也清靜,能讓他安心在這備考,離城雖說稍遠了些,不過曾逸書也不在乎,少年求學時鄉間每日來回數十里,也不一樣過來了?
而且巧的很,在龍泉寺曾逸書還遇到了一個和他同樣是從清廷控制區到南京趕考的士子,這個士子是揚州人,年齡也比較大了,而且揚州位於蘇北,雖然離南京更近,但由於揚州那邊一直和南京以長江對峙,他來到南京相比曾逸書更爲困難些,據說他是繞了一大圈子,由揚州向西入安徽,再到安慶後這才入了大明區域,從安慶搭船到的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