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穆大人您吉……”
穆忠明走在北京城的街頭上,說起來他祖上也是在北京城裏呆過的,只不過後來去了金陵,也就是現在的南京。
如今的穆忠明已是十四所千戶之一,在拿下北京城後,由於考慮到北京的重要性,張冉特意把穆忠明調至北京。
這可是個好差事,天下人誰都知道,以後這北京城就是大明的都城,雖然現在大明還未遷都,可這也是早晚的事。一旦遷都,北京城就完全不一樣了,作爲錦衣衛最初就在北京城設置的千戶,穆忠明的前途無量。
身着飛魚服,腰跨繡春刀,這身裝扮走在街上顯眼之極。現在的北京城,滿清的痕跡已基本褪去,取而代之的已都是大明衣冠,放眼望去,已同南方沒什麼區別,就連之前滿清所帶來的“京片子”也逐漸改了正宗的大明官話。
說起官話來,所謂的京片子從來就不是最初的北京話,後世許多人誤解在大明時期北京話就同後世一樣。實際上,京片子是滿清入關後所帶來的,在大明朝時期,真正的官話是江南金陵音,也就是南京語音,也叫中原雅音,自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後,中原雅音就成了漢人朝廷所通用的官話,朱元璋稱帝后更是直接宣佈中原雅音爲大明朝的官話。
滿清入關,佔據了北京,經過數十年的演變,用關外口音這才弄出了京片子爲官話。如今,大明重複故都,當然要以正宗中原雅音取代京片子。在北京城裏,老一輩能說雅音的人已經不多了,所以這些日子上上下下的老百姓們都不約而同地放棄了捲舌頭,改口學起了大明官話。
走過一個路口,恰好碰上一人,這人穆忠明認識,說起來他也是滿人。不過他算得上是滿人中的“敗家子”,祖宗的家業早就在他父親一輩就給揮霍一空,父親死後,年紀不大的他又沒有營生的本事,清廷西逃之時,像他這種滿人中的底層一來沒有資格跟着走,二來就算走了也擔心餓死在半道上,所以一咬牙就留了下來。
像他這樣留下的滿人其實不少,而且這些人都已改了漢名,之前滿名早就棄之不用,明軍進城後他們和其他人一樣蓄髮換衣,由於他們手上沒有沾過血,又屬於底層人員,甚至許多人對大清其實沒什麼好感,在這些人看來,能安安穩穩喫飽穿暖就是天大的好事,誰當皇帝坐天下都無所謂,所以大明對於這些人並未趕盡殺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