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些日子朱怡成的心情不錯,不久前各前線傳回消息,在直隸的明軍已徹底佔住了腳跟,而湖北的部隊也北上過江,兵鋒直指河南。而在揚州,明軍的進攻也未停止,牢牢把江北的清軍拖在揚州一帶,至於在山東,明軍一直對滄州虎視眈眈。
雖然明軍暫時還沒徹底打通南北,但在穩紮穩打之下完全佔據了上風,而在廣西、貴州等地,明軍由於並未調走重兵,依舊保持着對兩省清軍力量的壓制,從這點來看,朱怡成當時選擇穩妥還是很有道理的。
這個時代,用兵不像後世,俗話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歷史上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的大戰,其中真正的戰兵只不過只有半數甚至更少,而這些軍力中負責後勤運輸,尤其是糧草輜重的佔了多數。
這種限制,再加上交通的不便利,使得戰爭根本就無法像後世那樣進行。就算是騎兵部隊,一日推進也不過近百里而已,中國歷史上騎兵推進速度最快的當屬於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達到了近二百里的高速。但要知道這種騎兵速度是無法複製的,那時候的蒙古騎兵正處在歷史的最高峰,而且他們所用騎兵都是一人二騎甚至三騎,再加上採取的後勤就敵和不顧後果的清掃屠殺政策,另外還有地形的因素等等,這才能創造出這種奇蹟。
而在普通情況下,騎兵推進速度能達到每日百里左右已經算得上精銳了,就算當年入關的八旗,步馬混行推進速度也只是在七十里左右。至於明軍方面,騎兵的比例極低,明軍的陸軍絕大部分都是步兵,除了很少的部隊有着些騎兵編制外,也就是新軍中的馬匹數量稍多些而已。
這當然是因爲明軍從南方起家的緣故,南方的地形和馬匹的缺少註定明軍不可能在騎兵上下功夫。再者,朱怡成的明軍火器所佔的比例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戰術中,騎兵的用途除了斥侯和小股突擊力量外也不是很大。
所以說,明軍的推進速度同當年八旗最鼎盛的時期相差不大,大約每日行軍在六十五里至七十里左右,但這個只是行軍速度,如果考慮到後勤壓力,這速度還要放緩許多,平均下來大概也就在五十里左右。
綜合以上情況,現在的戰爭根本無法達到後世閃電戰的效果,而且隨着戰線的不斷延伸,這後勤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路途損耗也是極其驚人的。
現在,隨着各處戰爭的不斷持續,大明的財政壓力極大。不過還好,眼下已經拿下了湖北和湖南兩省,湖北和湖南在歷史上被稱爲“湖廣”,自前明中期開始就有湖廣熟,天下足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