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此編營,自是陸四借鑑前世那位中堂大人的做法,看起來很有點草臺班子的感覺,但於一支初創之軍的早期,卻是有凝聚人心的好處。
原因便是簡單易識!
等淮軍真正站住腳,有了規模,再進行正規化也不遲。
衆人從前都是農民,餘淮書和王二先生雖識字,可也沒當過兵,哪曉得軍隊中的事,又見陸四條理清晰,說話頭頭是道,加上鹽城縣的人都唯他馬首是瞻,想着這般劃分倒也簡單,便都說可行。
蔣魁問了句:“那一營多少人合適?”
陸四想了想,道:“五六百人合適,營下可設隊哨,二十人爲一哨,五哨爲一隊,這樣一營官便領五六隊人,方便指揮。”
按陸四這個編法,桃花塢的河工有上萬人,就得編成二十來營,以後世指揮體系來看,顯然有些隨意,或者說臃腫了。
最好是在營上面再設一級出來,比如前世淮軍於營之上的“標”、“鎮”,如此就更加好了。
但陸四沒有這麼做,可能是他認爲接下來淮軍必然要面臨明軍的大規模圍剿,這些剛剛起事的河工要經歷比現在更加殘酷的戰鬥,所以即便是從最樂觀的角度看,淮軍的死傷也將是驚人的數字。
那麼,現在就沒必要去搞一套完全的體系出來,畢竟誰知道最後還能剩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