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揚州段江域能供大軍渡江的就是瓜洲渡口,除此渡口外,沿江大部分區域都是爛泥灘塗,大船近不得,小船能近卻無法將輜重拉運上岸。故歷來北軍南下渡江,或南軍渡江北伐,要麼在採石磯,要麼在瓜洲,間或浦口。
因此,陸四同樣將決戰地放在了瓜洲渡。
臨戰前,陸四終是接到淮安城餘淮書的求援信,信中說明軍大舉攻城,不下數萬大軍,城中已是岌岌可危,請陸四能及早率南路軍回援。
此情況,陸四未向全軍通傳,只一心備戰。
淮軍出城時,陸四又下令揚州城的官吏士紳都隨軍至瓜州,美其名曰“觀戰”,實則是怕這些官吏士紳趁淮軍主力與明軍決戰之時在城中生亂。
此令一下,城中自又是雞飛狗跳。
明軍方面的渡江“總指揮”並非原定的鎮江總兵張天祿,而是從南都親來鎮江督戰的史可法。
兵力方面,明軍有操江水師一部千餘兵、鎮江總兵張天祿部四千兵,鎮海將軍鄭鴻逵部四千兵,又有內守備處標兵千餘,從江北桃源擅撤南都的撫寧侯朱國弼部數千人,計一萬五千餘明軍參與渡江之戰。
戰前,史可法已從它途徑得知史德威、李棲鳳、胡尚友三部覆沒消息,也知揚州已被賊軍下,又得鳳陽總督馬士英通報淮安賊亂,彼時自史可法以下明軍文武被淮揚糜爛局面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