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離開揚州時,陸四已將自己草擬的有關“清鄉”意義及實施步驟送往通州,不過因爲“清鄉”涉及到通、泰兩地的地主士紳利益,程霖和沈瞎子又不識字,陸四怕給他們念信的人有什麼歪心思,篡改了他的意思,特地派鄭元勳的長子鄭宗安前往通州送信,並給程、沈二人解讀“政策”。
陸四目前爲止對讀書人認可的有“三個半”。
那個陸四給他自由卻不走,甘願留下替陸四效命的山陽知縣魯吉英是一個;
完全是被陸四強迫,但自打知道陸四已經成了大順淮揚節度使後,就開始變得主動起來的原提舉清江司主事宋慶是一個;
從一開始爲了揚州全城百姓性命主動出城與淮軍談判,並在隨後協助陸四穩定揚州市面,又在瓜洲獻策使史可法變成光桿司令,現爲大淮揚州府尹的鄭元勳是一個。
另外半個則是那原明朝高郵知州,現爲大順高郵州牧的何川。
除這“三個半”外,其餘的降官以及什麼讀書人,陸四都不待見。
魯、宋、鄭三人對陸四的“清鄉”想法都表示了認同,不過受限於眼光及時代限制,三人倒不是從鄉村政權建立,什麼皇權要下鄉這個角度看待清鄉工作,只道是陸四爲了徹底掃清境內的潛在敵對分子,從而可以沒有後顧之憂的與明軍決戰這個角度出發。
對大順政權及陸四同淮軍的認可,使得這三位積極配合“清鄉”,已經開始着手籌建鄉下“反動”勢力被一清而空後的基層政權組織構建,這無疑分擔了陸四不少工作,因而使得陸四對這三人越發看重。
那個何川卻是雷打不動的跟撞鐘和尚似的繼續從前的治理方式,對外也不說自己是什麼大順的官,反正就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