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鐵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淮軍先前之所以無法肅清興化境內那些由地主士紳煽動成立的“民團”,除了淮軍主要兵力用於圍城,沒有多餘兵力對鄉間清剿外,也與興化特殊的地理環境有關。
興化境內水道縱橫,湖蕩棋佈,主要官道僅連接縣城和幾個重要集鎮,其餘鄉村都是那種田間小路,並且橋樑很少,百姓出行主要靠小船,幾乎每隔數里地就會有個渡口,這給淮軍的追殺帶來了極大困難。
另外,那些如棋佈的湖蕩中又有很多“小島”,大的上千畝地,小的幾十畝,除了少數小島有人開墾外,大多數小島都是荒島,裏面長滿比人還高的蘆葦。
襲擊淮軍的民團得手之後一般就會在這些蕩子裏躲避幾天,等到搜捕的淮軍撤走後他們再從蕩子裏出來,要麼繼續襲擊淮軍,要麼就回家當幾天老實農民,風聲過後再聚集動手。
針對這種情況,除了必須要知道這些民團活動區域和藏身地外,還要有一支能夠沿官道快速行動的隊伍,確保在主交通線這一塊淮軍的絕對優勢,從而壓迫那些反淮隊伍的活動空間,再結合其它手段分而殲之。
趙忠義的騾馬隊沒法在興化這種地形發揮“騎兵”衝刺砍殺作用,但無疑可以達到快速兵力投放的效果。
如之前從縣城派兵到某處重要集鎮可能需要一天,現在有了“騎兵”就能在一兩個時辰內趕到。如果知道目標藏身地,騾馬隊更是能在對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悄悄殺到,掌握主動權。
同任何政權清剿反對勢力都必須有個頭號打擊目標一樣,那個曾連續襲擊淮軍三次的王舉人成了陸四親自拍定的“大賊”。
王舉人是萬曆年間中的舉,已經六十幾歲,平日在地方名聲不錯,屬於典型的鄉紳,曾有過在荒年免租的善舉,很得鄉民擁戴,歷任興化知縣上任之後都要前去拜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