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所以,這天何熙在圖書館看最後一本廠史,一抬頭,看見的,就是一肚子氣的徐海信。
徐海信也沒打招呼,而是直接將她的筆記本拿了過來,仔細翻了翻,何熙記憶很好,不過還是習慣的喜歡寫在本子上。
內容都很有條理,建廠後每一臺機器引進,每一次技術創新都列的清清楚楚,哪年發生的事兒,現在是否還在用,這臺機器或者這個技術是領先還是落後行業水平,當然,海州廠真沒幾個領先技術,都是用紅筆寫的落後五年,十年。
除此之外,還記下了是誰主導的,是誰落實的,上面寫着一個個姓名。
徐海信看的是一會兒難受一會兒高興。
難受的是,就這個攤子。
他不是不想大刀闊斧地改革,破釜沉舟地創新,可是廠子上千人,調頭哪裏容易。牽一髮動千軍,他束手束腳,這已經是他四處逢源,折騰到的最好的結果了。
高興的是何熙。
他真沒看錯這丫頭。
第一次見面,何熙對氣缸套就侃侃而談,有條有理簡直驚爲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