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之清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如果劉禪想要對付姜維,他就首先得考慮自己會不會成爲曹髦,雖然姜維是比較忠誠的,但這種忠誠也並非是沒有底線的,一旦劉禪觸碰到了姜維的底線,那忠臣也很有可能變成權臣,甚至是謀逆之臣,劉禪雖然文治武功樣樣不行,但帝王之術多少還是懂點的,吳魏的前車之鑑,讓他可不敢輕易地去觸這個黴頭。
但如果姜維失去了兵權的話,那肯定就會是另一番的場景了,一旦姜維就這麼回到成都,恐怕連骨頭渣子都剩不下。
姜維知道自己在朝中樹敵甚多,光是一個黃皓,就對他恨得是咬牙切齒,恨不得生啖其肉,睡寢其皮,落到這些人手中,甚至遠比落到魏軍手中要更慘。
至於投降魏軍,這根本就不在姜維的考慮範圍,當年姜維之所以肯降蜀,一是在魏國只能是當一個小吏,鬱郁不得志,二來是感諸葛亮之誠,所以才毅然決然地歸降了蜀國。
其實對於姜維來說,他對魏國並沒有什麼認同感,姜維降蜀之時,魏國也不過才建立八年,本身魏國纂漢自立,普天下之人都有一種牴觸的情緒,自己祖祖輩輩都是漢人,如今曹丕纂漢立魏,焉能輕易地服衆。
這也是諸葛亮當初急急地豎起北伐大旗,喊出興復漢室口號的重要原因,當時中原人還有思漢情結存在,北伐是最爲容易成功的,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時過境遷,新一代人口的出生,人心思定,對魏國有了歸屬感,將會逐漸泯滅大漢這個概念,到時候復國的希望就會變得更加渺茫了。
三十五前姜維棄魏降蜀,三十五年後再如果棄蜀降魏的話,那他姜維將會成爲一個什麼人,一個反覆無常,來回橫跳的小人,這種事載入史冊的話,姜維的脊樑骨都恐怕會被後人戮穿了。
對於姜維來說,成都是回不去了,降魏又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唯有一死,才能保全他的名節,才能讓他的英名流傳於世。
想到這裏,姜維緊鎖的眉頭又變得舒展了,是啊,已過了花甲之年,黃土都埋到脖子上的人,還有什麼是看不開的呢?
生當何歡,死亦何懼,自己這一輩子人生已經是足夠精彩了,站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最高巔峯,覽盡了最絢麗的風景,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