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惜楊廷看走眼了,皇帝是不是明君現在還不好說,但顯然不會成爲一個賢君了。皇帝確實從小看的書多,是個聰明人,但誰說聰明人好擺弄呢?
楊廷玩弄權術多年,最後卻栽在一個十四歲的孩子手裏。如今另一位三朝元老楊應寧也栽了,現在還活躍在政壇上的,已全部換成皇帝自己提拔起來的人手。
皇帝的性格又陰又悶,不喜歡喧鬧,也不是個熱衷於搞排場、開宴會的皇帝。有這點時間,他更喜歡去修道。
所以進入嘉靖朝後,宮廷一改先前正德皇帝的鬧騰,變得壓抑沉悶起來。今年上元宴取消,皇帝不喜是一個方面,蔣太后身體不好,是另一個方面。
正德十六年皇帝從安陸來京城登基,那時候因爲身份問題,和楊廷、張太后鬧得不可開交。楊廷要求皇帝認孝宗爲父,認張太后爲母,也就是過繼給孝宗、張太后這一支,以太子的身份登基。皇帝堅決不肯,他說他能繼承帝位乃因爲他是洪武皇帝和永樂皇帝的後人,和楊廷沒關係。如今正德皇帝病逝,朝中無人繼承大統,所以才請他來稱帝,他要求以皇帝的身份在奉天殿登基,而且,也不同意認孝宗爲父,改稱自己的親生父母爲皇叔、皇叔母。
在皇帝和楊廷對峙的關鍵時候,是蔣太后推了至關重要的一把。當時陸松保護皇帝,用最快的速度趕往京城,而蔣太后則和陸珩的母親範氏一起坐船,遲了一個月才抵達京城。
蔣太后入城後聽說楊廷要拆散他們母子,讓皇帝稱呼另一個女人爲母親,當即便說這個皇帝他們不當了,她要和兒子乘船回安陸去。而與此同時,蔣太后也在私底下聯絡父親的舊部,得到了武定侯等一干勳貴的支持。楊廷再強硬也硬不過軍隊,後來楊廷讓步,蔣太后得以以“皇太后”的禮節入宮。
那一年皇帝不過十四歲,而楊廷卻是把持朝政將近二十年的首輔。皇帝能鬥倒楊廷,除了自己聰明,蔣太后的公開表態、暗中支援,也非常重要。蔣太后入宮後,皇帝一直很孝順母親,並且隨着坐穩帝位,蔣太后的尊號一加再加,張太后的封號,卻一減再減。
大禮議以皇帝的全盤勝利收場,首輔都倒了兩個了,何況張太后一個後宮女眷?到如今,蔣太后是興國太后,而張太后,已經被降成聖母了。
王言卿完全能理解,自古兩宮太后就沒有能和睦相處的,而且張太后和蔣太后也不是正宮、妃嬪的關係,而是兩房妯娌。皇帝和蔣太后母子連心,張太后還能鬥過人家親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