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打老虎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情緒很激動,經歷了這一次人生的變故,讓他對這個天下,多了幾分不平。他自己也不知道,爲啥要跟眼前一個啥都不懂的錦衣衛百戶說這些。
或許……是因爲覺得眼前這個武夫根本就不懂吧,正因爲不懂,他纔可以暢所欲言:“結果天下的讀書人,都成了應聲蟲,人人學孔孟,可怕的是……卻沒有一個人成爲孔孟。而這……也恰恰是陽明先生最可敬之處啊……陽明先生率先提出,心即理也。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只要心懷着良知,那麼人人都是聖人。只要秉持着自己的良知去做事,無論用什麼方法,能做到知行合一,就是聖人。你看看,這不正是點破了千年來那些因循守舊的讀書人們的束縛嗎?”
張靜一大抵明白了什麼意思。
從前的讀書人,想要成爲聖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到了程朱理學之後,更是達到了巔峯。
比如……你得多讀四書五經,得學正經的學問,你還不能亂說話,你要有君子的行爲標準。碰到什麼事的時候,你作爲讀書人,應該怎麼做纔是對的,不那麼做就是錯的。
只有守着這無數的規矩,那麼你就距離聖賢很近了。
而王陽明的心學,直接將所謂的聖人之道進行了內在化了。
也就是你們不要瞎比比,搞這麼多有的沒的,大家都散了吧,誰心裏存着符合天理的東西,有了良知,並且順着自己的內心的良知去做事,就是聖人。哪怕是農夫,你心裏想着我要勤懇的耕地,勤是符合天理的,你順着本心去做,何嘗又不是聖人呢?
所以王陽明的心學真正厲害之處,是破除從前儒生們對於所謂孔孟之道的各種約束,而這種約束,只會造成無數的僞君子,以及一羣只知死讀書的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