晝眠夢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比起在學生和年輕人當中更受歡迎的《五十六》,《凡人》這本書,可以說是真正打破了年齡的代溝,實現了完全意義上的廣泛傳播。
在這個時代,人們大多都還是不識字的,看報紙終究只是大城市中少部分人的消遣,靠出賣勞力過火的普通人在一天的勞累後,只想拿着錢去酒館喝上一碗熱酒,順便再就着一碗花生米和人聊天打屁,對於他們來說,就算是最大的消遣了。
若是稍微有些閒錢的,便會去城內的茶樓坐一坐。比起生意人談事的清茶館,很顯然,還是那種兼賣酒水的茶館更受普羅大衆歡迎。
點上一兩小菜,一壺熱茶或開一罈黃酒,他們能在茶館裏坐上一整天不挪窩。
但是老是和人聊天也會膩煩,因此,一場新穎精彩的評書便在其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茶館都僱了說書人來招攬顧客,每天兩三場評書說下來,生意往往也能更上一層樓。
大多說書人講的都是四大名著、正史野史,厲害些的還會加上幾段快板或蓮花落。但如今生意難做,茶館之間的競爭逐漸白熱化,說書人的競爭也開始越來越激烈,光是這些已經沒辦法滿足觀衆們的要求了,他們便費盡心思,想着要在評書的內容上取勝。
於是,說書人們便把目光投向了時下最流行的白話小說。
然而,並不是所有小說都適合改編成評書的。
像是喬鏡的那篇短文《生不逢時》,就很有戲劇感和諷刺意味。在改編過程中,說書人還會往裏面添加一些誇張的劇情橋段,比如說把衆多文人登報批評《衆生渡》說成三百儒生圍攻晏河清,還有他不畏強權與袁馬二爺鬥智鬥勇,等等等等,都快把他塑造成一個和舌戰羣儒的諸葛孔明一樣光輝高大的形象了。
不過,觀衆們就好這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