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十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推行了一系列變法改革,但因階級矛盾尖銳,北宋“積貧積弱”局面的難以逆轉性,以及內部守舊派的反對,外部與西夏和遼國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性,多重因素疊加致使其變法失敗。
變法中,荊公愛子王雯英年早逝,且變法失敗後,荊公身體每況愈下,爲方便自家,遂在開封創辦了一家“太醫局熟藥所”,專司藥材收購、辨驗、加工、製劑成藥,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官方成藥店。
隨着熟藥所的成立,給北宋政府帶來了可觀的財政收入,於是上~位者紛紛鼓勵廣建熟藥所,由最開始的開封一家,發展到開封東、南、西、北共四家,其後各州府亦紛紛效仿,成藥製劑的發展在宋代達到了高峰。
但凡事物“盛極必衰”,隨着熟藥所規模的擴大,數目的增多,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假亂真魚目混珠之事時有發生,外加地方個人成藥店的興起,與之爭利,官立熟藥所愈加不景氣,至宋朝後期,又紛紛歇業倒閉。
觀這小小的一個金江縣,居然能有官辦熟藥所,但歷史上即使在其最興盛的時候也未發展到州府以下,可見這個時代並非真正的宋代。外加館子裏男女同食的場景,提醒了江春,這些都不是真正的程朱理學盛行的宋代,而應該是宋代的架空時代,至於從何時因何事被架空,就暫時不得而知了。
知道了自己所處時代的江春,說不激動是假的。
因爲歷史上的宋代,火~藥、指南針、印刷術三大發明與應用,將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向了高峰。
此時期的醫學在結束了五代十國的紛擾散佚後,逐漸恢復生機,迎來了一個醫學發展的小高~潮——官立成藥所惠民和劑局(包括熟藥所、賣藥所),官修校正醫書局,翰林醫官局,太醫局等機構紛紛成立,並有了成熟穩健的運營。
在社會風氣上,文人大多亦儒亦醫,大有“不爲良相便爲良醫”之勢,發行並流傳下許多醫學典籍。尤其是由太平惠民和劑局組織編寫,並由校正醫書局出版發行的《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不止是歷代中醫必讀書目,期間所載多首方劑均爲臨牀常用有效方,且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編撰的成藥標準……這樣成熟而令人驕傲的中醫環境,無疑是讓江春沸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