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大唐盛世38 (第1/13頁)
蕭泠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新羅王金法敏當即上書,表示自己並無不臣之心, 私通高句麗舊部一事實屬冤枉。
然而, 李勣早已得了皇帝的命令, 不必聽新羅王的狡辯之語,故而李勣雖然接了新羅王的文書, 但沒有遞至長安,而是往案上一壓。
元萬頃又得了李勣的重用,寫了一篇《檄新羅文》後, 唐軍全線出擊。
新羅當年就是被高句麗和百濟逼得差點亡國, 若不是大唐派軍, 新羅早就被高句麗吞了。唐軍發兵五十萬,十個月平定高句麗。而對付新羅, 從邊境起的全線出擊到攻破新羅國都, 只用了四個多月的時間。
朔陽十年七月十六日, 金城城破, 新羅王金法敏自刎,新羅王室子孫爲唐軍俘虜, 繼高句麗王和淵男建之後, 將被送至長安由皇帝發落。
新羅領土被劃分爲四個都督府, 二十餘個州縣, 設金城都護府, 統轄新羅舊地。
朔陽十年八月,薛仁貴、劉仁軌、郭待封等將領得了聖上旨意,各率兵兩萬, 留守遼東之地,以防高句麗、新羅舊部反撲。
他們人雖然沒有歸京,但封賞已下,論功勳各有晉升。爲安撫人心,朝廷下令擢升了一些歸唐王室成員爲都督、州刺史,但軍政之權則牢牢掌握在薛仁貴等人手中。聖旨送達之時,朝廷的賞賜也跟着到了,是爲犒賞三軍。
將郭待封留在金城都護府是蕭明晟的主意。郭待封是名將郭孝恪之後,勇武有之,對大唐的忠心亦不用懷疑,但就是心氣高。上輩子咸亨元年,大唐對吐蕃發兵的時候,點了他做薛仁貴的副將。郭待封心懷不滿,處處與薛仁貴作對,違抗軍令,最終大非川慘敗,唐軍損失慘重,不得已與吐蕃約和而還。
不能將唐軍慘敗盡數歸咎於郭待封的身上,但不遵主將之命,他確實是個禍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