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不過是姊妹間的玩笑話兒,但隔壁也確實大變樣了。竹枝巷院子淺牆也低,大部分人家的格局都差不多,只梁婆子家曾是官家舊宅格外不一樣,不僅院子裏有個被她用來種菜的小花園,連門檻兒都比別家高些。
張知魚姊妹幾個守着梁婆子的螞蟻糖喫了不知多久,對這地的熟悉比起主人家也差不了多少。
但以張知魚的記憶力如今也一點都認不出這是哪兒了。竹枝巷的人家再有錢的也不過像花妞家一樣,多幾根板凳桌子和生活器具。論起精緻程度比起張家新鄰那就是天差地別了。
張家置下房時,打算的是往後三代人都能同住的主意,張阿公把所有的錢掏出來也就買了個兩進的宅子,用的是榆木的傢俱,防蟲耐腐,在普通人家就算得上很有面兒了。
梁家還要窮些,院子小不說,好些東西都缺胳膊少腿的將就用着,但只不過一個下午而已,這處破舊的老宅不僅重刷了牆,竟然連門窗都換了嶄新的,還用綠絹糊了。
雖然自家用不上這些,但只託生在這地兒的人,就算是再粗枝大葉的人也有一雙能辨認布匹好壞的眼睛。張知魚遠遠的一看就知道,這些都不是竹枝巷子裏的人家用得起的。再加上這家子把從前敗家子官幾代典給一家小染坊的幾間屋也收了回來,還打通了牆院。這樣看起來就格外寬闊了,至少得有兩個張家那麼大。
這樣的富貴場面出現在竹枝巷,實在太不尋常,就是萬大郎見了也得犯嘀咕疑心這家子來路不正吶。誰都知道南城的人只是活在溫飽線上而已,城裏的姑娘但凡家裏有些薄財,哪個肯嫁過來受苦?總之,這是一個有錢人不來這兒,窮人家來不了的地兒。
所以突然加入的有錢人,就顯得有些打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