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姻親姻親, 一段婚姻在這時締結的不僅僅是兩個小家庭,大些的門戶甚至連一表三千里的親戚都得算進去,更不要說連襟這樣得正經走動的親戚, 即使是張家這樣的普通門庭,若大姐結不上好親, 底下的弟弟妹妹沒有好親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爲了梅姐兒的幸福,也爲了拿個好彩, 李氏和王阿婆都卯足勁兒要給家裏第一個出嫁的女孩子找到個稱心如意的郎君。
王阿婆身子不好, 李氏嫁來前梅姐兒都是跟着兩個大男人東一頓西一頓,肚裏沒個飢飽,自她來了,梅姐兒才過得好些, 三四歲就知道跟着嫂嫂有糖喫,這一處下來, 姑嫂兩個倒比有些人家的母女情分還深些。
今年李氏賺了些銀子, 張大郎因先前露了一手,近來衙門也派他做了不少事,幾月間細算下來也得了五兩賞銀。
李氏取了三兩出來,預備着帶上家裏幾個女孩子一起出門買點布料髮飾,再給家裏添置些春夏要用的物什。
去年張家沒存下錢,過年時家裏既沒有買新衣,也沒有喫上幾頓好肉,手上松泛些了自然就要往上添, 張家人都不是喜歡苦捱日子的人,節儉是一回事, 節儉過頭那就叫摳門, 明明買得起好菜非要一家子喫糠, 這樣的主婦被人知道了並不會得到一聲稱讚,反容易被夫家疑心省了錢補貼孃家——這不是沒有的事。
張家人雖不會疑心,但李氏被沈老孃言傳身教得再不肯給別人一點說嘴的地方,飯桌上放了筷子就對幾個女兒道:“等明早咱們一起去給家裏買點東西。你們也該添點顏色。”
家裏的女孩子聽了這話兒都笑開了臉,李氏帶她們去的當然不會是什麼茶館碼頭三教九流混雜的耍耍地,而是浣花街。
這是城南專供女娘挑選採買的商業街,裏邊的東西不會比城東的貴,花樣也多,下午在顧家看書魚姐兒就說漏了嘴,阮氏來了這麼久還沒出過門,一時也起了心思去逛逛,這官家舊宅再大,日日看得也是這片巴掌大的天,跟丫鬟婆子倒是也能出去,但那能跟和朋友一塊兒出門踏春一樣兒麼?
李氏想了想也答應下來,如今因魚姐兒的緣故,兩家人越走越近,阮氏在南水縣似乎也沒個親人,她心裏感激阮氏對孩子的好,也願意多幫兩把手,多親近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