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陸續落過幾場細雨, 天氣總算跟往年此時看起來差不離了,李三郎一年難得上縣城,這回待得久了, 見着魚姐兒和大姐自個兒都能比死好些爺們兒,心氣也漸漲起來, 把着自己身上從大姐拿得來的幾十個錢數了幾遭,便四處走動起來。
今年柴米油鹽樣樣都貴, 周圍縣又來了那樣多流民, 最好賣的就是喫食和藥材,他買不起幾包藥,便將魚姐兒裝給沈老孃的各類藥包拿了出來,又跟着黎二郎去了幾趟鄉下換了些胡桃花生、菱角葉茶用破筐子裝兜, 假裝成探親的鄉下人,上頭只露了兩個從張阿公的雞窩裏偷摸出來的土雞蛋。
諸事具備, 便乘船往別縣去, 賣完了又拿錢在那頭買些南水縣少有的絹花麻糖回來,如此來回倒了幾次還真讓他本錢翻了幾倍。
花妞的大哥徐大郎也常年飄在水上往來販貨,因家裏沒個兄弟幫襯這麼些年都只能販些小的,如今見巷子裏又多了個兄弟這樣膽大,江南水匪成堆,不是嫡親的兄弟誰敢帶了外人上船走商,但張家家風人品在城南的巷子裏有口皆碑,故此徐大郎便起了心思叫上他一齊走個大些的, 往鄉下多收點次布往北去,那頭的蘇州布便是爛些也不愁賣。
李三郎心思小, 他沒想過一下賺這樣多的錢, 也不想問大姐和外甥女要本錢, 遂不曾答應,巷子裏其他人家都沒本錢能幹這事兒,張家好容易起來,徐大郎有心拉個伴兒,以後也給娘整個荻髻戴,遂三天兩頭來找李三郎說和。
初時李三郎還去跟他喫酒,喫得半月下來賺的錢都少了,肉疼得再不應徐大郎的聲兒,還跟着黎二郎一齊下鄉去,黎二郎見這買賣做得,也狠心掏了些錢出來讓李三郎幫忙賣。
張家人做生意的做生意,看病的看病,忙了好一陣,直到十一月中葉知縣帶着一溜水兒肥小豬來纔算喘了口氣。
李三郎也是個愛湊熱鬧的,更不樂意千里迢迢跑去北邊了,興致勃勃地跟魚姐兒和張阿公一塊去挑豬。
葉知縣聽魚姐兒說豬得選最好的騸,便請了個兩個豬販子,帶了家裏幾十頭不足月的小豬,駕車在鄉壩頭選了個空地,讓張大郎帶着魚姐兒和張阿公過來親自挑。
這時候時常有瘟疫爆發,積年累月下來,到大周朝已經有了系統對待各種瘟疫的法子,一平方米不能住多少豬都有規定,交易活豬更不許在人多的地方,甚至當日交易後雙方穿的衣裳回家都得進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