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瀕海地區可做鹽田和養魚池,再出海捕撈,發展多種經濟。
東南府的行政主官陳衷紀腹有錦繡,規劃地方。
他先着民衆利用平原上的短小溪流築壩截水,建設埤塘,灌溉農田,接着又開始修建水庫,儲水灌溉,形成灌溉區。
臺南平原的水源有其特點,就溪流而言,由北至南密佈着虎尾溪、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急水溪、將軍溪、七股溪、曾文溪、鹽水溪等大小溪流十多條。這些溪流由於形成的地質年代不同,有着不同的水文特徵。
其中曾文溪、北港溪、八掌溪、朴子溪等河流,都發源於阿里山西麓,形成於平原隆起之前。平原隆起之後,這些溪流在平原上不斷地侵蝕、延伸,最後注入大海,一般積水面積較大,流路也較長,大都在70公里以上,曾文溪長達138公里,是臺灣第四大河流。
除此之外,平原上還分佈着一些小的溪流,如鹽水溪、七股溪、將軍溪等。它們是在海岸平原隆起之後形成的,流域面積只限於平原之上,流程短,流量小,主流、支流混亂不分,多爲季節性河流。
兩種不同的溪流,對臺南平原的經濟發展有着不同的作用。源於山區的河流,每到雨季,上游溪水暴漲,夾帶大量的泥沙,滾滾衝出山口,流入平原,造成洪水氾濫。若再遇上強勁的颱風,暴雨傾盆,危害就更加嚴重。但在每年的旱季(10月至翌年3月),降水量很少,河流的水位便大大下降,而那些源於平原上的短小溪流,此時早已斷流乾涸了。
不難看出,在臺南平原上既要排泄洪水,還要儲水發展灌溉,對農業的發展是不可缺少的措施。
因此,陳衷紀組織大量的民力,修建南北乾渠和烏山頭水庫。
南北乾渠主線北起濁水溪南岸雲林縣,向南穿過條條溪流,到臺南附近的曾文溪與鹽水溪之間。南北長達90公里,再加上支渠和分渠,總長千多公里,跨及雲林縣、嘉義縣、臺南縣和臺南市,形成了一個縱橫交錯的灌溉網,一旦完成,將成爲東南府最大的灌區,爲農業保駕護航。另一樞紐工程是曾文溪上游的烏山頭水庫,這個水庫是截堵官田溪中游溪谷而成,因河叉繁多,形似珊瑚,所以又叫珊瑚潭。其最大庫容近二億立方米,是灌區主要的水源,一旦建成,臺南地區的農田依賴這個水庫供水灌溉,受益非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