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薩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對臺北的開發有條不紊,開荒、清除部族,建立營地,修路,那是大幹快上!
那些歸順的部族在歷程中大顯身手,無論是當兵還是開發,他們更能適應當地環境,當臺南士兵和民衆把自己裹得象只裹蒸糉,他們卻能夠在叢林中行走如飛,好象不受瘧疾侵襲一般!
所以他們成爲了戰場上和工地上的排頭兵,工作積極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米肉油糖蛋供給他們及他們家人喫喝,還有
然後召集工匠開發金礦,當中有不少是從大明來的,每一個人到來時,都要求填寫“特長”,經驗證過後,徵召服徭役,一個月免費勞力後轉爲市場價僱傭。
發現的(金瓜石)金礦是個特大型礦區,其形成與火山有關,形成特大型金礦脈,其自然金塊很大,向東南府獻上最大達五十兩重的金塊!又有“金包”,它的體積很小,一般只有幾公尺直徑,十餘公尺至數十公尺長,在一座數百公尺到數千公尺計的礦山中,金包的大小就有如掉在桌上的一粒芝麻,不是那麼容易發現的。
然而所謂的富金包雖然體積很小,但是其特色是含金品位非常高,據許多開礦者言,最富的部分在一碗礦砂中便可洗出近半碗的黃金,而一個“金包”通常便可生產一噸或更多的金子呢!
礦脈上部富集黃金,下部有大量銅礦,甚至有許多淺部礦體的黃金被雨水衝到河川之中。因此,金礦附近的溪流,甚至更遠的基隆河,都可以發現砂金的蹤跡……所有的黃金,顏常武恬不知恥地據爲其有!
河砂淘金,採取了大量人手,用篩網把金粒淘出來。
而礦金除了工具挖掘,多用燃燒的木頭燒礦石,再潑以冷水,礦石熱脹冷縮爆裂破碎。採金者再將其研磨成粉,以水用碗篩淘。這種淘金方法是古代人採金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