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歸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氏被質問了,連慌都沒慌,理直氣壯說:“家裏田屋都給了黎二,給正仁多一些銀子這怎麼了?現在想,幸好當時沒給,你們都好好瞧瞧黎二兩口子,要是給了,我們兩老頭能氣死。”
攢了那麼多年,辛辛苦苦攢了九十兩銀子,李氏現在還記得清楚,他們兩老口都給正仁應承好了,讓正仁去府縣唸書,好好讀書好好學,以後考功名考科舉。
正仁從小就和村裏泥裏打滾的娃娃不一樣,正仁聰明啊,滿月時喫席的老秀才都看出來正仁是有大造化的,一切都好好地,結果老大要分家。
黎二握着拳頭,紅着眼看說話的親孃。
“當時你們兩夫妻要和三房黎正仁過日子,過了五年遷了戶去府縣,黎狗子和黎正仁的十畝水田收回了六畝,父子倆加李氏的旱田收回了九畝,留下的祖田……”叔公花着眼瞧分家契。
黎二一口報出來了,“四畝水田,六畝旱田。這是爹孃和黎三遷了戶留下的田。”
當初分家,黎二也稀裏糊塗的,因爲他分的多,相比起大哥來說已經佔盡了便宜,水田足,旱田也不少,還分了十六兩銀子,加上泥瓦房大兩間正屋院子,後來過了五年,黎三去府縣當了賬房成了親,把爹孃接了過去,於是老屋全是他的了。
一共泥瓦房大四間,帶着一些破木頭傢俱——值錢好點的傢俱爹孃都帶走府縣了。
所以黎二當時也沒覺得有啥不對,還覺得好,心裏想爹孃去了府縣那麼遠,以後沒辦法好好盡孝了。如今叔公提起來,道道行行畫下來才發現不對勁。
當時所有田加着一起分,不然大哥一家和他家一樣,那時候光宗還沒出生,杏哥兒和週週差個半歲都是哥兒,兩房都是五畝水田、十五畝的旱田。可分家時,大哥就分了五畝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