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四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罷了罷了,暫且不去管它,“興許是那乳媼虛張聲勢也未可知,說是除夕夜裏會邀般般賞燈,到時候派個人盯着,是真是假,到了那日就知道了。”
姑嫂兩個坐在馬車裏,搖搖晃晃往外城去,走到宜秋門內大街時,看見處處張燈結綵,街邊上吹糖人的小販吹出個跨馬揚鞭的大將軍,笑呵呵遞到孩子手上。
易大娘子有些感慨,現任的安西大都護打服了邶國,要是三哥還在,如今凱旋的應當是他纔對。
朔風起,吹得檐下燈籠吱扭作響,雪雖不下了,但云翳也未開,年前這段時間幾乎不見太陽,偶爾下上一陣雨,天氣愈發陰冷。
過年的新衣已經做好了,今日匹帛鋪子派人送了過來,果真是上京最有名的裁縫,穿在身上很合適。
兩位妾母換好了衣裳,扭身在鏡子前看,她們原本是阿孃的陪嫁女使,與爹爹算不得多深情厚誼,更在乎的,一向是阿孃。所以阿孃過世前,還問過她們的意思,打算每人贈些錢,讓她們回家改嫁,她們拒絕了。一則改嫁未必有好人家,二則也放心不下明妝。照着惠小娘的話說,“我們小娘子老實,萬一將來有人欺負她,有我們在,雖不能撐腰,但可以拼命。”
就是因着有這份“拼命”的情義,明妝拿她們當親人一樣看待。只可惜好好的年華,都浪費在郡公府了,有時候也覺得怪對不起她們的,因此平常儘可能地待她們好。
到了年尾,外面的賬都收進來了,每位妾母分得了三十貫錢,作爲過年採買的用度。惠小娘還好,家下父母兄弟日子都過得不錯,不必操心。蘭小娘則費心些,她家境不怎麼樣,家裏還有個不事生產的兄弟,每月的月例錢總要勻出一半來,貼補給孃家。
明妝呢,原想多給蘭小娘一些,但阿孃的陪房趙嬤嬤說,給多少都填不滿那個虧空,反倒助長了她孃家兄弟的胃口,這事就作罷了。不過逢年過節指縫鬆些,反正妾母們面上的禮數到了,她們怎麼支配,是她們自己的事。
“你這腰,怎麼愈發圓起來了!”惠小娘瞥了蘭小娘一眼,“想是心境開闊,近來喫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