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的蜉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只要您不中途弄死它,而是養着它直到它走完它的整個生命週期,種子肯定是會有的。”
文前輩:“……時間呢?”
我:“這個就不太清楚了。我說了,這種種子還處於試驗階段,您是第一個使用它的金丹期,其他金丹期力量太強,它根本無法在他們的體內生根,自然也就研究不了生長情況了。不過在凡人體內,它從種子到種子的時間與美醜顏果差不多,所以,雖然金丹靈力會對它的生長形成壓制,但既然它現在已經順利生根,且生根的速度並不比凡人體內的它的同類慢多少,那就應該在您傷好全之前,它就會結種子了?”
文前輩現在虛到都不能用靈力把自己的身體各處全檢查一遍,所以他不能立刻驗證自己的體內是不是真的多了一顆種子已生根——當然,我沒騙他,但在自己證實之前,他可能會一直懷疑下去。懷疑好啊,按種植峯的說法,懷疑有助於提高這種種子的效用。
1683_獲知太多信息
文前輩撐着雲淡風輕的表情離開了,但其實他的心緒有些崩壞。我才煉製了他不久,他的靈力又距離恢復還非常遙遠,所以,我還能一定程度上感應到他的身體狀況、情緒,包括對我有沒有反感。
‘有沒有反感’這一條特別重要,因爲這直接關係到他會不會真的用‘宰了我’來報恩。我說‘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時可不全是在開玩笑,真有這樣做的人:認爲報恩已成負擔,妨礙了自己的修煉,還不如干掉恩人、幹掉妨礙。
恩將仇報會導致心結,進而更妨礙修煉?並不是每一個人的道德觀上都刻着‘知恩圖報’。有些人,實施報恩只不過是爲了在報恩行動中獲得更多的好處,而當好處明顯少於付出時,他們就不會再報恩了,因爲他們認爲不值得。‘值得與否’纔是他們判斷事情要不要做的基準,‘道德’不是。
所以很多修士在助人時更願意談交易:我現在給你多少,你以後還我多少。同意嗎?同意就籤契約,不同意我現在肯定不會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