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的蜉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嗯,對,比起靈寶在成形過程中直接共享了我的記憶與情感、心理成熟速度比較快,毛球是正常的生物生長過程,所以它的心理成熟需要比靈寶稍微多花一些時間。”
裴冰在小隨裏拿了一張紙,上面畫出他和現在毛球的體型對比圖,重點標註毛球爪子和他冰雕本體的大小對比,然後問:“小?”
毛球瞬間從大貓變成小貓,繼續用爪子撓冰雕——可惜作爲生物,毛球現在還是不方便進入小隨,即使用器物輔助進去了,它在小隨裏也不能像裴冰一樣自由活動。
這種差異性也是關於‘靈寶算不算生物’的爭論中,認爲‘不算’的證據之一。
反駁此證據的理論則稱:“既然生物藉助特定器物可以進入儲物器物中而暫時沒有生命危險,那麼本身就自帶器物的靈寶拋開其他器物、只憑借本身實現了進入功能,不也很正常嗎?可以解釋爲,靈寶這類器物本身就具有輔助包括其自身在內的生物進入低等級儲物器物的功能。”
這類理論爭論聽上去好像很複雜,但其實我覺得沒啥太大的意義,反而還有些蠢,因爲,他們爭論的基礎,‘什麼是生物’這個定義在修真界從來就沒明確過。拿着一個模糊的分類標準去給修真界的存在物們畫框框,有爭議很正常,沒爭議纔是大家都糊塗了。
至於生物的定義爲什麼沒有明確……正是因爲不確定靈寶等爭議物種算不算生物。如果不算,生物是一種定義;如果算,生物又是另一種定義。
瞧,這其實是個死循環:一方面在用生物定義去判斷靈寶屬不屬於生物,另一個方面又在用靈寶去判斷現行生物定義合不合適。簡直有病,慢慢糾纏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