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劉通凝視着他,沉默了須臾,又開口:“我不是擔心娘娘不好,而是擔心你。想要活得長久,要麼能屈能伸、身段柔軟,可以折得下腰來,奉迎討好,攀援權貴,這是你天性做不出的,沒法兒討好主子。要麼八面玲瓏、左右逢源,壓制住你這顆赤子之心,這也是你做不出的,即便能做得到,也辱沒了你多年修成的品性。”
鄭玉衡聽聞此語,只是說:“學生不曾將自己看得很高,也用不上折腰這樣的詞,只盡自己醫官的本分便是。”
老太醫卻搖了搖頭,伸手搭在鄭玉衡稍顯單薄的肩頭,感嘆道:“若不是三年前那場春闈犯錯,以你年少中舉,連中兩元的才學,未必沒有十五歲登科及第的佳話。玉衡,你的文人心腸還沒有泯滅在醫書藥爐裏,爲師知道。”
這件事過去了一千個日夜,早已被許多人埋忘在熙寧十四年的風霜裏,當年那個天才的錦繡少年郎,到今日再提起,也不過是一句“可惜仕途無望”的嘆惋。
談及此事,鄭玉衡只能回以沉默,並安慰道:“老師,是學生的資質還不足。”
劉通擺了擺手,臉上除了龍鍾老態外,還顯出一種對學生前途的痛惜,他疲憊地攥住鄭玉衡的手,道:“不必這麼說,全天下人都知道,能被先皇帝親筆黜落,說明早就過了主考官的慧眼,如無意外,定是進士及第,只是待點評名次而已。可嘆當年的命題議在風口浪尖上,其他人都知道順從天意,偏你……”
他似乎也不能說什麼話來苛責鄭玉衡,因爲他確是爲民着想,一片冰心。
當年明德帝孟臻因爲一項政務,跟六科、中書門下的要員們意見相左,幾次駁議。春闈之時,負責出題的主考官是六科內的吏部尚書,不知道該說這位尚書冒險、還是說他大膽,他出題時將此次爭議不下的政務融入考題當中,並且親手點選了其中跟皇帝意見不同的幾篇文章。
其中,鄭玉衡所寫的文章,就在一甲之列當中。明德帝看到他如此尖銳的觀點、鞭辟入裏卻又不留情面的剖析時,大動肝火,用硃批將他的名字劃去,從進士當中黜落。
除了鄭玉衡外,同樣有一批考生因爲“言辭不恭”獲罪,進了刑部大牢,但不過三五日,便由彼時的皇后董靈鷲出面,在明德帝的默許下饒恕了這一批人,免去因文字而生的牢獄之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