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從議和之事處理完畢之後, 小皇帝孟誠親自下旨撤去了對耿哲將軍的桎梏,爲屯兵在北疆的雷霆之師擦拭劍上鋒芒, 仗着師出有名, 終於又燃起“掃蕩天下、建功立業”的浩然雄心。
也是在此事之後,整個朝廷如同一架精密機器,各司其職地高速運轉起來。但這一次,作爲掌舵人的孟誠是第一次在董靈鷲半旁觀的情境下親自主事, 還是如此關乎國運的大事, 不由得戰戰兢兢, 日夜擔憂, 每次決斷, 必然不恥下問、三思後行。
這種情況的後果就是——身在殿前司“鍍金”的小鄭大人,可以說是腳不沾地、忙碌不堪。
他怎麼也沒想到小皇帝會常常問他家國大事!這位不好伺候的皇帝陛下不是幾個月前還覺得自己是陰險奸臣、一定要把自己趕出宮去嗎?昔日孟誠言之鑿鑿說得“不與你爲伍”之詞,言猶在耳, 今日怎麼就翻臉不認了呢?
鄭玉衡一邊在心裏嘀咕,一邊卻不敢怠慢。他只是在心裏說說, 實際上他和孟誠彼此都知道這轉變的緣由。
小皇帝對他頻繁發問、漸漸禮遇,也不只是董靈鷲的舉薦而已,鄭玉衡辦事確實利落乾脆, 而且因爲他天性緣故,加上過往經歷, 在受人賄賂這方面可以說是可能性幾乎爲零。孟誠雖然年輕意氣, 偶爾衝動之舉,但並不算太笨,知道好鋼使在刀刃上, 既然是能用可用好用之人, 他一位帝王, 不求賢若渴就罷了,還棄之如履不成?此其一。
其二,便是董靈鷲也說過的原因。鄭家幾代御史,雖然有些迂腐愚昧,但那是矯枉過正,所以在京中還算得上是身家清白,如今鄭侍御史還鄉歸野,出了京都做一個閒散翁,再加上鄭玉衡無心於鄭家,有清白身世、卻沒有家族牽累桎梏,這樣的人,完全可以當成直屬於孟誠的純臣,如刀如劍,任何時刻都好用無比。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這就是孟誠自己的原因了。人對於第一次自我掌舵,總是會滿懷恐懼,小皇帝不敢找母后傾訴,怕凸顯出自己的軟弱一面。恰好鄭玉衡受慈寧宮影響教誨,所言所思有幾分董靈鷲的影子,孟誠就像是瘸子遇上柺杖,一時間撂不開手。
在小皇帝有意無意的重用之下,鄭玉衡可謂是在朝中名聲大噪,即便爲戶部主事、爲承務郎、爲糧草督運……這頻繁轉任升職,都沒有這段時間的紫微衛指揮使做的更威名遠播。每日見到的,不是六科裏積年的鴻儒學士,就是掛着參知政事之名的宰輔老先生,要不是有馮勁老爺子奉命爲他撐腰,鄭玉衡這等心性,恐怕都要露怯。
四月中下旬,軍報頻發,鄭玉衡更是鎮日鎮夜地履行殿前司職責,陪着小皇帝在兵部議政,哪怕只是靜候不語,也在朝野重臣面前混了個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