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這個問題讓寧爲稍微有些小糾結,因爲他不知道西方那些大佬的腦洞會不會真能開得那麼大,直接把三月教授捧到能拿沃爾夫終生成就獎的位置,兩種不同的結果對應着不太一樣的期待。
好在網上的輿情走向朝着餘興偉期待的方向發展着。原因很簡單,就在寧爲帶着餘興偉去喫飯的時候,2022年的諾貝爾獎得主終於在6號這天開始頒佈了,今天瑞典皇室科技委員會頒佈了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保羅·阿利維薩託斯、查德·米爾金跟納德里安·希曼。
三人獲得諾貝爾獎的理由則是,他們開發了一種控制1–100nm尺度分子和材料結構的方法,三人開發研究的工具已廣泛應用於化學、生物傳感、光刻、光學和催化等領域。怎麼說呢,諾貝爾獎的頒佈總能輕易的搶去這個階段所有人的風頭。哪怕是神祕的三月教授也只能在這個時候讓讓路。
沒辦法作爲世界最知名的獎項,即便諾貝爾獎每年社會人文科學獎項最終評選結果總會給人一種在開玩笑的感覺,但無法否認的是,它總能天生獲得最大的流量跟關注度。於是網絡上,朋友圈裏人們開始猜測今年其他諾貝爾獎項最終會頒發給哪些科學家,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大概就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歸屬。
其他科技類代表的進步距離普通人還是太遠,比如還未頒佈的諾貝爾物理獎、生物學或醫學獎、經濟學獎,至於諾貝爾和平獎各種評審結果跟開玩笑一般,大概也只有文學獎讓大衆能最廣泛的參與其中,畢竟看懂一首詩歌、一部小說絕對要比弄懂無數生澀的專業名詞要容易許多。
同樣,今天已經公佈的三位化學獎獲獎者的成就也開始在網絡上傳播,雖然說絕大多數人不太明白公佈這些技術的意義,但終究是給人不明覺厲的感覺。
“諾貝爾獎頒佈了啊!”看到網上熱議的風向終於開始變化,餘興偉長出了口氣,真的,好在諾貝爾沒有數學獎,不然天知道網上這幫人會不會再幫三月教授添上一把火。
“哦?可惜了,但現在跟咱們關係不大啊。”寧爲聳了聳肩,答道。
篤定的語氣讓餘興偉有些不知道怎麼接話,尤其是那句現在跟咱們關係不大。
“所以以後咱們也能拿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