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好在大家的朋友圈或者說雙方的通訊錄裏還是有重合的,輾轉找了幾位大佬之後,終究還是聯繫上了寧爲。
其實在甲骨文決定讓Java EE開源並免費之後,似乎這項技術就成了不需要成本便能推廣的一種計算機主流語言。
但實際上Apache基金會的架構卻跟運營的公司沒什麼區別,內部甚至也有升遷機制。比如基金會下設一個董事會,董事會監督和管理整個基金會,基金會下的每個Apache項目都有一個項目管理委員會來負責具體項目的管理工作。
如果仔細研究董事會的成員就會發現,那些董事、理事很多都在英特爾、IBM、臉書等等這樣的大企業擔任要職,原因當然是作爲開源免費的基金會,他們需要這些大企業的捐款。這些企業捐款的動力則在於影響這些開源軟件的發展方向。
比如對於硬件廠商來說,這種影響力極大的開源軟件能否更支持自家的硬件?對於微軟這樣的公司來說,既然這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尾大不掉了,不如干脆捐點錢,讓Java對自家的軟件更友好點,同樣也屬於雙贏。
還有本就沒有針對性的利益紛爭,比如臉書這樣,它也需要用到Apache的軟件,但臉書的主要業務是社交,而不是開發服務器,通過捐款來讓這個組織爲其提供完善的技術其實反到能省下大筆的研發費用。
這也是現在各種開源社區被關注的原因所在,大家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當然前提是Java能保證目前的地位,有足夠多的人使用,才能讓保持無數大小廠捐款的動力。
所以不管打通電話時的心情如何,但作爲Apache開源基金會目前的負責人,阿伯塔·林恩還是將姿態放的很低的,可以說這是對強者的尊敬,也能說這是對錢的尊敬。
“寧教授,終於聯繫到您了,可能您不太清楚,我們很多管理員其實都對寧教授非常尊敬……”
很客氣的開篇,無數恭維的話像不要錢一樣的井噴,甚至最後這位負責人直接拋出了橄欖枝:“其實我們一直期望寧教授能在Apache基金會任職,我在之前一直考慮向您發出邀請,成爲我們董事會的一員,我想終生榮譽董事這個身份跟您是匹配的,我們可以共同爲維護Java環境而做出貢獻,不知道寧教授是否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