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聽了柳唯轉述的爭論內容寧爲便大概明白其實真正能做決定的高層大概是什麼意思,這必然還是傾向於第二種想法,自研指令集,不然這事情根本犯不着來徵求他的想法。
寧爲是要面子的人,全新的芯片生產工藝跟技術都已經總結出一整套了,如果用於設計CPU的時候還要去買人家的指令集,這得多尷尬?
畢竟寧爲可是把幾家能提供指令集公司那些大佬都得罪過一遍的男人,與其說這是徵求他的意見,倒不如說這是人家委婉的說別總想着當甩手掌櫃了,該出力的時候還是要出把力。
這是對他寄予了厚望了啊,大概還是希望能能產出完全自主話的通用芯片。如果可以的話,最好還能跟英特爾、高通這樣的公司競爭一下。說起來不管是英特爾的酷睿系列還是高通的驍龍系列CPU用起來都不便宜。
價錢還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華夏暫時還沒有自行生產通用芯片的能力,甚至沒有反制的話語權。極端情況下,如果芯片企業不在給某一家華夏企業供貨,後果很嚴重。
當然這種情況在三維硅通管技術發佈之後可能性已經小了很多,畢竟現在包括英特爾在內都在考慮接受這種三維芯片技術作爲未來延續摩爾定律的發展方向之一,只是現在還沒有完全談好而已。當然也可能是英特爾還在謀求通過其他技術方式來替代三維硅通管的技術,只是不知道能否成功。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華夏真的能夠使用三維硅通管技術開發生產競品CPU,大概纔會真的開始認真考慮未來是否真的要妥協。
說白了,對於英特爾來說他們還有時間。這個時間就是使用三維硅通管技術做出CPU的時間,或者說使用三維硅通管技術的CPU各項性能能夠趕超英特爾旗下產品的這段時間。
除此之外,其實寧爲也能理解英特爾現在面臨的煩惱,換位思考一下吧,對於英特爾這樣的巨型企業來說,選擇哪種技術路線可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
在硅基芯片領域無數的專利可是幾代人的努力,從曾經的X86到奔騰再到酷睿,從370針到1366針,這些曾經都代表着這個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力,突然放棄自家幾代人的積累用人家的技術,這個決定並不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