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想往寧爲身上潑墨水這種事也不是沒想過,但這傢伙雖然年輕,但每天幾乎都是呆在學校裏面,每次聽到這個名字,只有解決了某個世界性難題,突破了某項技術桎梏,這種人如何拿捏?唯一的桃色新聞還是寧爲參加STOC大會時跟雪國公主的幾張合影,可惜的是,宣傳這玩意兒,根本不會損傷民衆對他的印象,反而會讓許多人覺得這個傢伙很酷。
當然,這也並不代表着對面完全放棄治療,不再想辦法。比如一段時間以來,寧爲早已經被西方媒體描述成了一個瘋子科學家,在許多民衆眼中,寧爲就是那種不顧全球人類死活,研究人工智能,未來很可能會搞出天網毀滅人類的終極大反派。
效果也是有的,起碼寧爲在國外普通民衆眼中的形象的確成了那種反派科學家。但很快大家便發現,這種宣傳雖然說成功讓許多人對寧爲印象不佳,但也僅僅只是針對他萬惡的人品。
這種宣傳模式反而讓這許多人一邊各種聲討寧爲的邪惡,一邊又深受寧爲發表的許多關於各類科學方面言論影響,甚至因爲寧爲的言論而改變對市場預期的判斷。
這就很可怕了。所以最終大家也發現了似乎選擇冷處理纔是最好的方式。所以很長段時間,寧爲這個名字都成了各大資本掌控媒體的禁忌。隨便寧爲在華爲怎麼鬧騰,大家都不提纔是最好的。
但互聯網的記憶力太強大了。
只要出現過,就沒法忘記。
尤其是人人都是自媒體的年代,即便大媒體不提,但是臉書跟推特不可能把每個人都封禁了,私域流量雖然並不上公域,但一旦裂變傳播起來,還是很可怕的。
之前一段時間,媒體不在提這個名字,確實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