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提示的方式可以是震動,可以是鈴音,也可以是語音播報,這些用戶可以自行設定。軟件只負責生成一個平面地圖,顯示用戶之間的位置跟距離。通過這種方式快速打破人跟人之間的關係壁壘,讓陌生的兩個人甚至多個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嘗試進行線下接觸。
如果接觸過後大家都覺得挺不錯,只需要在手機上簡單操作,就能直接成爲通訊錄的好友,同時系統也會自動進行分類。
這款軟件最初的核心目的其實非常單純,就是志同道合的交友。
其軟件的核心創新點在於用戶不需要也不能在軟件中自行設定人設,而是通過智能化的服務端通過收集平時用戶的發言跟操作,自行來對用戶性格、能力、喜歡等等進行判斷,通過算法生成一個系統的數字畫像,並通過這個數字畫像來進行精準匹配。
比如平時小視頻喜歡看些什麼內容?通過網絡跟手機日常購物,來進行消費觀念側寫,在某博、某呼上的轉發、點贊,進行觀念側寫等等。同時收集到的這些信息進行層層加密,完全交給服務器智能處理,不但開發者、維護者看不到,連用戶自己都無法查閱。
用項目提出者的話說,他想打造世界第一個大學生潛意識交友模型。是的,最初這位提出者的想法其實是這款APP未來將只在大學校園內發行,讓同學之間多一種可選的交友方式。
最初的預算也只要八十萬,外加智能服務器的優先使用權。
但架不住經過寧社討論就成了集體項目,對於寧社成員而言,之前設計出的三款爆款軟件,早已經讓一幫年輕人不在甘於只將目光放在校園內,做一款功能太過單一的軟件。
所以幾次頭腦風暴之後,項目功能開始被一個個既是程序員同時有是小產品經理們的寧社孩子們瘋狂擴充。比如爲什麼只能匹配志同道合的交友?既然通訊錄可以分組,爲什麼不能在設計一個臨時通訊錄,來滿足人跟人之間的線下交流需求?
比如一位同學想學德語,另一位同學想學法語;或者一位同學正在學習法語,願意付費來進行日常法語練習,另一位同學恰好懂法語,想通過這個技能賺點零花錢,這種外在的需求只需要掛在服務器裏,就能降低一些性格匹配和諧度的要求,只要系統不判定兩人三觀完全不合,屬於多聊幾句就可能打起來那種,也能進行雙向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