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對於寧社的一幫孩子而言,當陳典誠發聲,其實沒什麼贊同或者不贊同的。原因大概在於寧社成員絕大多數專業都是理工科,在理工科的思維看來,技術革新是能改變一切的。
更重要的是,從邏輯上來說,絕大多數人相信正確的就是正確的,錯誤的就是錯誤的,沒什麼中間地帶。科學最重要的特性有兩個,可預見性以及可證僞性。大家努力奮鬥的目標正是通過這兩個特性,尋找到適應性的真理。
這跟文科自由浪漫的思想不同。絕大多數理科生其實不太擅長用華麗的辭藻以及各種情緒化的輸出來表達濃烈的情感,畢竟論文的要求是用簡潔且實用的語言跟數據來證明一個個論題。
具體到編程、算法這類的編程工作更是如此。
目前來說程序語言編寫時每個命令只能有一個解讀,強人工智能也許可以做選擇題,但機器在讀取代碼時卻不會做選擇,任何含糊的指令,都會導致BUG,調用內存時,起止位置同樣需要標註清楚。哪怕是三月編程,同樣要遵循這一規則。
0是0,1是1,簡潔而明瞭的世界,自然很難產生類似於人性那麼複雜的情緒,外界那些利益的糾葛更還沒來得及覆蓋到寧社內部。說實話,如果大家都盯着錢看,寧社公賬上的錢早就能讓大家眼紅了。只是現在所有人心氣都高了,錢在公賬上沒什麼不好的,等大家走上社會開始創業的時候,說不定啓動資金就能從這裏拿呢?
所以沒什麼好反對的,也沒誰覺得陳典誠的想法有什麼不妥。甚至不少人本就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這就好像有些人喫飽了,就開始看一切都不太爽,有些人喫飽了,只想着能完成更多的願景。砸某些道德標準大相徑庭那幫人的飯碗,可沒誰有心理負擔。
所以陳典誠的意志非常順利的得到了寧社這個小集體的認同。
年輕人,永遠激情四射、永遠熱血澎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