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布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恭祝的電話接到了很多,這讓寧爲不得不感嘆,諾貝爾獎的影響力大概依然還是很強大的。持續了百年的生命力果然還是極爲旺盛。明知道自己是三月獎創始人,但大家還是由衷的向他表達祝賀,這足以說明即便是在學術界內部依然將獲得諾貝爾獎作爲衡量一個科學家是否足夠的成功重要標準。
在寧爲看來這並不太值得高興,畢竟他曾經質疑過諾貝爾將評審過程並不算公開透明,結果人家反手給他一個至高的評價,原本三位獲獎者的,另兩位直接斃掉,官宣這兩位科學家沒資格跟寧爲一起領獎,不但把他捧得夠高,還能理解爲順帶反手抽了他一巴掌——叫你丫說我有黑幕?!
所以對於這些真心的恭賀,寧爲的回應是很理智的。不至於到討打的程度,但也不算太熱切。另一面需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但在外界看來,這的確是件很提氣的事情,就跟三月科學獎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同樣值得慶賀。
從大勢上來說,三月科學獎跟諾貝爾獎之爭,可以算作世界科學中心的東西方之爭。但從小處來說,三月科學獎最重要的創始人拿到諾貝爾獎多少有些對方不得不給獎的說頭在裏面。尤其是今年寧爲獨拿物理學獎,不管瑞典皇家科學院是什麼樣的心思,起碼在內宣層面還是值得大書特書的,說一句能提升民族自信心也毫不爲過。
所以寧爲在接到的一堆電話中也有央媒那邊打來的,希望他能接受專訪。對於央媒的請求,寧爲也不方便拒絕。雙方也不是第一次合作了,而且之前的合作也挺貼心的。起碼在宣傳口上,說的都是好話。央媒這邊也還是很貼心的,得知寧爲也是今天才知道消息,也還需要慶祝,所以專訪的時間安排到了第二天。
於是最先熱起來的,還是網絡上的盛宴。
小視頻、論壇、網站什麼的,關於寧爲的討論再次變多了。大家可能看不懂論文,但是郾城寧爲曾經的鄰居,說上一句“那孩子我知道,老寧家的兒子嘛,打小就特別聰明……”大家還是聽的懂的。
還有許多曾經教過寧爲的班主任、老師們也被萬能的網友找到,各種採訪發到網上了,自然大多數都是各種溢美之詞。除了聰明,會讀書大概也是一種最萬能的褒獎。
許多華夏人真就是這樣,當一個人成功之後,以前這人所經歷過的一切似乎都能爲現在的成功做佐證。就這樣藉着股子諾貝爾獎帶來的熱度,也讓郾城不少自媒體從業者收穫了一波流量,圈了一大波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