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擁有的方向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的松等就這樣退出歷史舞臺。
六十七年代,一款NSAID的新藥橫空出世,再次給類風溼關節炎患者帶來一場狂歡,但腎衰竭、胃腸道損傷等副作用又一次擊潰了無數人的美夢。
直到80年代初期,袋鼠國一位免疫學家,馬克·費爾德曼研究一種會導致甲亢的疾病時,發現一些甲狀腺細胞會過度表達一類可以激活免疫反應的分子,這種分子增多的背後,是細胞因子的刺激。
馬克·費爾德曼提出了一個大膽假設,激發自身免疫疾病的,或許正是細胞因子。
爲了驗證這個想法,費爾德曼各種尋找患者組織,在甲亢患者那裏找不到足夠的病變組織,就從其他類似疾病患者裏找,才找到了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這裏。
因爲面對這種束手無可的疾病,醫生和專家會經常直接切除患者的患病組織,以緩解病人的症狀。
費爾德曼就帶着研究團隊,證實了類風溼關節炎患者關節中,出現了大量促炎性細胞因子,當這些因子出現時,患者的免疫調節機制就是失控的。
從這個原理上,費爾德曼和他的研究團隊,開始研究治療類風溼關節炎的方式,動物試驗研究表明,IL-1是類風溼關節炎的潛在病因,那麼,是哪種細胞因子促發了IL-1?
如果能找到,再抑制這種細胞因子,不就等於剋制了IL-1,更剋制了病人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