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高層的動盪並沒有影響基層的生活, 關中百姓依然在爲小麥的秋種忙碌着。
一些乾旱貧瘠的下等田裏種着豆子,它們大部分的已經被收割完畢,只剩下一些孩童在菽田裏徘徊,試圖找到遺落在地裏的豆莢——他們可以拿回家放在爐邊烤熟,做爲零嘴兒。
還有人拿着曬好的豆子去了新建的油坊,少府新的油坊裏可以用一斤豆換一兩油,剩下的豆粕賣給少府油坊也可以抵稅。
豆油這種新奇的事物飛快佔據了咸陽上層人物的餐桌, 讓賤價的菽豆一路看漲,曾經有心機的庶民試圖用豆泡水多換些油, 結果是被送去修水渠。
雖然現代社會對油避之不及, 可他卻是生命的必須品, 這種新生的豆油價值不只在調整飲食結構,還可以讓普通人多一個收入進項, 把富人的餘糧調動出來,優化社會資源,使得這普通的豆子有了有了推動經濟的強大能力,能讓普通人生活得更好。
“麥和豆今年的播種面積都增大的厲害,豆子不佔上田, 就是給冶粟內史添了不少麻煩。”相里雲帶着嚴江走在渭北河岸的大片麥田裏,“以前都種粟米, 均輸只一種, 如今有豆有麥,收賦便惱人得緊。”
“他們會習慣的,”嚴江微微一笑, “豆漿豆腐都做出來了吧?”
豆子對水和肥的要求不高,唯一的麻煩就是不好消化,煮得熟透太廢柴禾——哪怕在現代社會,電壓鍋都對“豆/蹄筋”劃出了了最高的獨立檔位,可想而知它的厲害。
要是喫下一碗沒熟透的豆飯,那這人至少半天都得是廢的。
“做出來了,”相里雲傲然一笑,“都不是多難的東西,只是這些也都是富人的喫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