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鄴只得暫時不去想這件事,又問道:“那京兆尹又是誰?”
“鮮于仲通,他率軍攻打南詔沒有成功,損兵折將,楊國忠給他說情,便調他進京,出任京兆尹。”
說到攻打南詔失利,李鄴倒想起後世的一些說法,說天寶年間南詔造反,天寶十年,楊國忠派劍南節度使鮮于仲通率軍八萬攻打南詔,結果大敗,六萬大軍在南詔陣亡。
後來楊國忠又派人攻打南詔,再次陣亡十餘萬人,兩次近二十萬人陣亡,使唐朝財政破產,兵力盡絕,元氣大傷,才使安祿山看到了造反機會。
現在看來,這些記錄明顯有誇張成份,劍南節度府的總兵力才三萬人出頭,其中一大半駐守川西防禦吐蕃,能動用的軍隊最多一萬餘人。
而且鎮壓一個地方少數民族叛亂,不至於動用朝廷中央的軍隊,本身就是劍南節度使的職責範圍。
鮮于仲通率領一萬多人去攻打南詔,應該是沒有達成目標,傷亡數千人是可能的。
但如果說是楊國忠向天子隱瞞了兵敗真相,還推薦鮮于仲通出任京兆尹,這就有點扯淡了,天寶十年是李林甫和楊國忠鬥得最激烈之時,楊國忠想隱瞞失敗真相,有李林甫在,楊國忠怎麼可能隱瞞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