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在短暫權衡之後,就決定一定要走下去,而想要擺脫君民同耕的禮教束縛,這件事的關鍵先生,不是旁人,正是張居正。
張居正掌控內閣,若是他能夠堅定的支持自己親事農桑,君民同耕,那這件事未必不能成行。
張居正不是個傳統的、守舊的、迂腐的、冥頑不明的儒學士,但凡是改革派,都對舊有的制度會產生疑惑,進而想要改良它,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負。
事實上這件事無論如何,朱翊鈞都不算喫虧,哪怕是最後不能君民同耕,引起大明上下內外,對土豆、番薯這些作物的重視,朱翊鈞這波就是血賺不虧。
十歲的少年天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心懷天下,想要爲這天下做這些事兒,只是沒有注意方式方法,畢竟小皇帝還沒學過孟子,論語都才認真學了三天而已,不知道其中的輕重厲害。
大明羣臣還是有這種寬容的,沒有這種寬容的臣子,自然是不修仁德、沒有恭順之心的臣子,理應啓動非刑之正,把此不忠不孝的臣子,送到解刳院內,把心肝脾胃挖出來看看,是不是全都黑了!
朱翊鈞示意張宏熄燈,早睡早起,長高高。
張宏是明白陛下的所思所慮。
張宏離開乾清宮的時候,一直等在宮門一側,也不點燈,和夜色融爲了一體,一直等了很久,一個宮婢才匆匆的跑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