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眼下打起來,大明必輸,打贏了,也是輸。”吳百朋回答了譚綸的問題。
譚綸問,大明和俺答汗發生衝突,大明有幾成的勝算,而吳百朋給的答案是大明很難贏,打贏了也是輸,大明輸,北虜輸,這就是個雙輸的局面。
之前那二十五年的衝突也證明了這一點,所以在劇烈衝突之後,纔有了隆慶議和,俺答封貢。
吳百朋和譚綸詳細的溝通了其中的問題所在。
吳百朋根據過往的經驗指出,北虜強就強在會逃跑,所以生生不息,強就強在不知其蹤,強就強在往草原沙漠裏一鑽,憑藉着天時地利,壓根就找不到、殺不乾淨,如同野草一樣,春風吹又生。
出現這種情況,就是機動能力的差距,強如明成祖文皇帝,五次北伐,後面三次,戰果寥寥,因爲北虜發現,只要不跟大明軍正面接觸,遠遁之後,大明根本奈何不了他們。而俺答汗、土蠻汗在和大明交易的時候,根本不賣戰馬和種馬,就是爲了維持這種戰略機動能力的領先。
出塞作戰,大明收穫太少,付出太多,只要開戰,就是必輸無疑。
“朝中有精算之風。”吳百朋闡述自己第二個理由,他十分痛惜的說道:“在精算之風下,朝廷相繼丟掉了交趾、大寧衛、奴兒干都司、河套,得虧京師在北衙,要是在南衙,怕是連咱們腳下的地,都要精算出去。”
吳百朋可不是開玩笑,從永樂十九年遷都之後,大明朝南遷的風力輿論就沒有斷過,在正統十四年,土木堡天變之後,徐有貞爲首的南遷派,就主張遷回南衙,躲避瓦剌鋒芒。
吳百朋十分明確的說道:“如此普遍存在的精算之風,其實也是有些道理的,且不論奴兒干都司這個羈縻之地,就以河套而言,朝廷要是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河套也不過是片草場而已,同樣,大明北伐,征戰所得之土,也不過是羈縻之地,其產不得入腹地,大明軍力無法投入草原,必然不能持久。”